[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44502.2 | 申请日: | 2019-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8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华玲 |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T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王允辉 |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冷却系统 | ||
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涉及冷却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贴设在发动机外的壳体,壳体表面设置有进水支管,进水支管均布于壳体,进水支管还依次连接有水冷箱和储水箱,储水箱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侧壁上部设置与进水支管连通的进水孔,下端面设置与进水支管连通的出水孔,上端面设置第一注水孔,第二腔室的上端面设置第二注水孔,侧壁的下方设置放水孔,放水孔设置连接制动鼓的冷却结构的连接部,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一箱两腔的结构,使得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制动鼓的冷却系统中的水流温度相同,避免了发动机或制动鼓单一过热的情况,热量被两个冷却系统内的水流吸收,避免了水温过高,降温效果不好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冷却一直是汽车领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不但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汽车的制动鼓同样也会产生大量的热。当发动机温度升高, 会使发动机负荷增加, 反而降低了功率 ,一旦发动机负荷增加 ,导致发动机重量增加 , 燃油燃烧不均匀,不准时 ,不利于油耗。而制动鼓发热则容易造成制动失灵,极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现有的冷却系统,通常采用彼此独立的冷却系统,即发动机采用一套冷却系统,制动鼓采用一套冷却系统,两套冷却系统独立运行或者是共用同一水箱,这存在着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冷却系统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冷却系统的思路。
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包括贴设在发动机外的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进水支管,若干所述进水支管均布于壳体,所述进水支管还依次连接有水冷箱和储水箱,所述水冷箱用于冷却流经水冷箱的水流,所述储水箱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与进水支管连通的进水孔,下端面设置有与进水支管连通的出水孔,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注水孔,所述第二腔室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注水孔,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放水孔,放水孔设置有连接制动鼓的冷却结构的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容积比为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水冷箱包括设置有用于暂存水流的腔体,所述水冷箱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箱的侧面设置有散热鳍,散热扇针贴设水冷箱的一个侧面的散热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内水平设置有左引导杆和右引导杆,所述左引导杆和右引导杆分别设置在相应的侧壁上,所述左引导杆和右引导杆相向的一端间隔设置,所述左引导杆套设有左套筒,所述左引导杆与左套筒之间设置有阻止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弹簧,所述右引导杆套设有右套筒,所述右引导杆与右套筒之间设置有阻止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弹簧,左套筒和右套筒共同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的上下端面设置有用于清洁水冷箱内壁的刮板,所述刮板通过支撑体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内设置有驱动滑块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往复结构包括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滑块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所述滑块的上内壁与下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可部分与齿条啮合的主动异形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异形轮的转动轴与散热扇的转动轴共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一箱两腔的结构,使得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制动鼓的冷却系统中的水流温度相同,避免了发动机或制动鼓单一过热的情况,热量被两个冷却系统内的水流吸收,避免了水温过高,降温效果不好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
图2是储水箱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华玲,未经郑华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4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