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2045.5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8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西焕;王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榫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郭成;解敬文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撞梁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属于防撞梁技术领域,包括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包括A字型的固定结构和吸能结构,固定结构的一端与吸能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板,固定结构中间设有多个等距的间隔板,固定结构、安装板、吸能结构和间隔板均为弧形,此设计的防撞梁,受到撞击后发生较小形变,同时不会因为形变导致脆断,吸能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撞梁技术领域,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
背景技术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防撞梁均采用上下固定连接的方式与车身固定连接,采用此连接方式的防撞梁在受到撞击时,容易由形变导致脆断,进一步导致车身更多的损坏,切采用此结构的防撞梁,吸能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包括A字型的固定结构和吸能结构,固定结构的一端与吸能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板,固定结构中间设有多个等距的间隔板,固定结构、安装板、吸能结构和间隔板均为弧形。
优选的,固定结构与吸能结构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开口,开口沿着防撞梁本体外表面弧形分布。
优选的,吸能结构关于开口上下对称分布,吸能结构的一端与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宽度小于固定结构的宽度。
优选的,吸能结构上设有缓冲口,缓冲口为梭形结构。
优选的,防撞梁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的,安装板上设有多个螺纹孔,防撞梁本体通过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一种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包括A字型的固定结构和吸能结构,固定结构的一端与吸能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板,固定结构中间设有多个等距的间隔板,固定结构、安装板、吸能结构和间隔板均为弧形,此设计的防撞梁,将安装板设置在防撞梁本体的中间,在进行承压时可以充分吸收能量,同时该固定结构为A字型设计,尖端受压传递至尾部,压强逐渐减小,进一步提升了防撞能力。
(2)一种汽车防撞梁,固定结构与吸能结构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开口,开口沿着防撞梁本体外表面弧形分布,设计了开口结构,开口使得吸能结构在遭受撞击变形时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提高了吸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防撞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防撞梁的局部放大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防撞梁本体;110、固定结构;111、安装板;112、间隔板;120、吸能结构;121、支撑板;130、开口;140、缓冲口;15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榫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榫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2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