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藻类生长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4930.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0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彭赵旭;贾妍;姜昆;娄天宇;李磊;鲁浩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16;C02F101/10;C02F101/3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蔡文雅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藻类 生长 污水 深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化藻类生长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可有效解决强化藻类生长及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池体上部开口,池体下部一侧装有放空管,放空管上装有第一阀门,池体下部的另一侧装有进水总管,进水总管上装有第二阀门,进水总管通过第二阀门与配水管网相连通,配水管网上均匀布设有开口向下的进水孔,配水管网的上部放置有阳极板,阳极板上面安装有与之平行的阴极板,两者通过导线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易生产制造,使用方便,可有效强化藻类生长,实现生态法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节能环保,是污水深度净化装置上的创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深度净化领域,特别是一种强化藻类生长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执行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TN≦15mg/L,TP≦0.5mg/L),而受纳水体普遍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V类(TN≦2.0mg/L,TP≦0.4mg/L)、IV类(TN≦1.5mg/L,TP≦0.3mg/L),甚至更严格的III类标准。因此执行一级A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仍会对受纳水体造成冲击,利用反硝化滤池、高密度沉淀池等对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虽然能够实现提标排放,但是成本高昂运维复杂,且难以回收N、P等资源。
铜绿微囊藻、蓝藻等藻类利用氮磷的能力非常强,当自然水体中的N、P等大于0.2mg/L和0.02mg/L时即易引发增殖,如果利用这些藻类善于吸收N、P的能力来处理污水厂排水,有望开发出一种生态的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并通过收获藻类实现N、P回收,其中如何简单有效地促进藻类生长,是该装置开发的关键。但至今,未见有该领域有关设备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强化藻类生长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可有效解决强化藻类生长及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池体、配水管网、集水管网和电极板,池体上部开口,池体下部一侧装有放空管,放空管上装有第一阀门,池体下部的另一侧装有进水总管,进水总管上装有第二阀门,进水总管通过第二阀门与配水管网相连通,配水管网上均匀布设有开口向下的进水孔,配水管网的上部放置有阳极板,阳极板上面安装有与之平行的阴极板,两者通过导线相连,导线上布置有电阻,阴极板上放置有集水管网,集水管网上均匀布设有开口向上的集水漏斗,集水漏斗上部覆盖有隔藻网,集水管网通过第三阀门与集水总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易生产制造,使用方便,无需外接能源,易于维修,使用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有效强化藻类生长,实现生态法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节能环保,是污水深度净化装置上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水管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水管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4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包装袋的封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平台可调的电动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