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度计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46904.9 | 申请日: | 201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3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钱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尚材试验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邹蕾 |
| 地址: | 2014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硬度计 运动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度计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其包括外壳等,无线收发天线位于外壳的顶端上,按键、触摸屏都位于外壳的正面上,按键位于触摸屏的下方,USB接口位于外壳的一侧,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网络接口、电源接口都位于外壳的背面上,外壳内设有一块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显示接口、IO接口、DSP芯片、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CPLD芯片、天线接口、编码器、存储器、光电耦合器、变压器,USB接口的一端、第一通信接口的一端、第二通信接口的一端、网络接口的一端、串口的一端、电源接口的一端都位于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方便多轴运动控制和测试,能实现通讯和人机交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度计,特别是涉及一种硬度计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硬度计是一种硬度测试仪器,金属硬度测量最早由雷奥姆尔提出硬度定义,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现有硬度计的压头只能上下运动,不方便控制和测试,不能实现通讯和人机交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硬度计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其方便多轴运动控制和测试,能实现通讯和人机交互。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硬度计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无线收发天线、按键、USB接口、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网络接口、触摸屏、串口、电源接口,无线收发天线位于外壳的顶端上,按键、触摸屏都位于外壳的正面上,按键位于触摸屏的下方,USB接口位于外壳的一侧,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网络接口、电源接口都位于外壳的背面上,外壳内设有一块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显示接口、IO接口、DSP芯片、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CPLD芯片、天线接口、编码器、存储器、光电耦合器、变压器,USB接口的一端、第一通信接口的一端、第二通信接口的一端、网络接口的一端、串口的一端、电源接口的一端都位于电路板上,显示接口与触摸屏相连,IO接口与按键之间通过至少一根导线相连,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都与第一通信接口相连,天线接口与无线收发天线相连,串口与一个上位机相连,第一通信接口还与一个第一驱动器、一个第二驱动器、一个第三驱动器相连,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分别与一个第一驱动电机、一个第二驱动电机、一个第三驱动电机相连,第二通信接口与一个位置传感器、CPLD芯片相连,编码器、存储器、光电耦合器都与CPLD芯片相连,显示接口、IO接口、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CPLD芯片、USB接口的一端、网络接口、天线接口、串口都与DSP芯片相连,编码器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相连,CPLD芯片、DSP芯片都与电源接口之间通过变压器连接,电源接口还与一个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正面上设有一个指示灯,指示灯位于触摸屏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多个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都为伺服驱动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都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所述电源是市电或不间断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方便多轴运动控制和测试,能实现通讯和人机交互,操作简单,成本低,体积小,USB接口等多个接口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通过无线收发天线和网络接口来实现对数据的输出输入,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硬度计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硬度计的多轴运动控制装置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尚材试验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尚材试验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6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