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C型连接头的1K欧姆下拉电阻断开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59660.7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8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才;吴青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路达信息技术(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立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6 | 代理人: | 卢清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自***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接头 欧姆 下拉 电阻 断开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C型连接头的1K欧姆下拉电阻断开电路,包括1K欧姆下拉电阻、两个负阀值电压型NMOS元件和产生负电压的负电荷泵,负电荷泵的输入端与C型连接头IC芯片电连接,负电荷泵的输出端与其一负阀值电压型NMOS元件电连接,两耗尽型NMOS元件串联,另一负阀值电压型NMOS元件与1K欧姆下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C型连接头IC芯片的CC脚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IC芯片未供电时1K欧姆下拉电阻的路径被一直打开,1K欧姆下拉电阻的阻抗在没有任何电源传送到IC芯片时仍一直存在;当供电设备给IC芯片供电时1K欧姆下拉电阻被关闭,产生高阻抗,功耗立即降低,使C型连接头的功耗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连接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于在C型连接头的1K欧姆断开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充电系统中一般包括供电设备、连接线和受电设备,连接线将供电设备与受电设备电连接配合,此连接线上具有其于E-marker协议的C型连接头,也称为C转接头。此种C型连接头支持正反面插入,解决了传统USB接口接不准的问题,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中。
此种C型连接头在电源初始状态时会有电源连接状况的检测,即会在C型连接头的IC芯片在CC脚上连接一1K欧姆下拉电阻,操作时供电设备会先检测C型连接头的IC芯片在CC1或CC2上的下拉电阻,检测到CC1或CC2接口具有1K欧姆下拉电阻时VBUS开关会在200ms内打开,VCONN会连接到CC1或CC2接口,PD或BMC协议通过连接到IC芯片,同时还会连接到1K欧姆电阻处表示电缆中有E-marker,这样,供电过程中1K欧姆电阻一直得电工作,造成电力浪费,而实际应用中1K欧姆电阻只需要在初始状态时工作即可,这就造成C型连接头的功率消耗较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C连接头的低功耗1k欧姆下拉电阻断开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连接头在充电工作时1k欧姆下拉电阻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造成电量消耗,使C连接头的功耗大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应用于C型连接头的1K欧姆下拉电阻断开电路,包括1K欧姆下拉电阻、第一负阀值电压型NMOS元件、第二负阀值电压型NMOS元件和产生负电压的负电荷泵,上述负电荷泵的电源端与C型连接头IC芯片的1.8V电压供电端电连接,上述负电荷泵的信号输入端与C型连接头IC芯片的控制端电连接,上述负电荷泵的输出端与第一耗尽型NMOS元件的栅极电连接,第一耗尽型NMOS元件漏极接地,第一耗尽型NMOS元件的源极与第二耗尽型NMOS元件的漏极电连接,第二耗尽型NMOS元件的栅极与C型连接头IC芯片的3.3V电压供电端电连接,第二耗尽型NMOS元件的源极与1K欧姆下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1K欧姆下拉电阻的另一端与C型连接头IC芯片的CC脚电连接。
上述1K欧姆下拉电阻设置有若干个,各1K欧姆下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第二负阀值电压型NMOS元件的源极电连接,且各1K欧姆下拉电阻中其一1K欧姆下拉电阻的另一端与C型连接头IC芯片的CC脚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C型连接头的1K欧姆下拉电阻断开电路,应用时,此电路与C型连接头的IC芯片配合使用,当供电设备不给IC芯片提供电源给CC引脚时,因负阀值电压型NMOS元件的特性使1K欧姆下拉电阻的路径被一直打开,1K欧姆下拉电阻的阻抗在没有任何电源传送到IC芯片时仍一直存在,实现C型连接头的电源连接状况的检测;当供电设备给IC芯片供电时负电荷泵工作产生负电压,1K欧姆下拉电阻被关闭,产生高阻抗,供电设备的电源不会将一部分电源流经至1K欧姆下拉电阻,功耗立即降低,使C型连接头的功耗较低,且整个设计只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设计,无需额外增添工艺费用,并能运用到不同的制程中,还能通过时钟频繁来调整1K欧姆下拉电阻的开关时间,使用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路达信息技术(厦门)有限公司,未经信路达信息技术(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59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切换投射图案的LED面板灯
- 下一篇:一种接线端子压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