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以及单火线智能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6964.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7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H02J3/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刘云青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线 智能 开关电路 以及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以及单火线智能开关,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包括开关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电压检测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的火线输入端和火线输出端,其中火线输出端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控制模块耦接于所述开关模块,且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以通过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电源模块耦接于所述控制模块,且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供电。电压检测模块耦接于所述电源模块以及所述控制模块,且用于检测所述电源模块的电压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能够避免单火线智能开关导致的用电设备的异常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以及单火线智能开关。
背景技术
单火线智能开关是一种新型智能开关,只有单根火线进出,不需要零线。并且单火线智能开关可以直接替换传统的墙壁开关而无需重新布线,能够快速、低成本地实现传统墙壁开关的改造。由于单火线智能开关本身接入电网,且在单火线智能开关关闭时仍然需要微弱的电流维持自身的工作,这样的微弱电流会流经外部的用电设备,导致外部用电设备在关闭或休眠时仍出现工作异常的状态,例如节能灯或LED灯关闭时,若微弱的电流流过,则会产生闪烁现象,俗称“鬼火”。如何消除上述单火线智能开关导致的用电设备的异常现象,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想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以及单火线智能开关的硬件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包括开关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电压检测模块,开关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的火线输入端和火线输出端,其中火线输出端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控制模块,耦接于开关模块,且用于控制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以通过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控制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电源模块耦接于控制模块,且用于为控制模块供电。电压检测模块,耦接于电源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且用于检测电源模块的电压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用于采样电源模块电压的采样电路以及耦接于采样电路的比较电路;采样电路还用于将采样信号输出到比较电路;比较电路预设有基准电压,比较电路用于将采样信号的采样电压与基准电压比较,当采样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电压检测模块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检测信号控制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以通过开关模块的开关状态控制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并联设置,当采样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控制模块根据检测信号输出关闭信号至第一开关使第一开关维持在断开状态,以允许第二开关单独控制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串联设置,当采样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控制模块根据检测信号输出开启信号至第一开关使第一开关维持在导通状态,以允许第二开关单独控制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地,述控制模块包括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用于与外部的控制器无线连接以接收控制器发送的触发信号,并用于根据触发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地,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还包括触发模块,触发模块耦接于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触发模块的触发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为电子开关,第二开关为机械开关。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为单刀单掷继电器。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干电池或纽扣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69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