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碰撞横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2587.0 | 申请日: | 201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0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飞;张鹏;顾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横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碰撞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横梁本体为滚压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具有上下两个空腔,断面呈“B”形;在所述横梁本体上部的左端部设有主定位孔、右端部设有次定位孔;在所述横梁本体下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设有一安装孔。在所述横梁本体上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还分别设有一预挂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整体性强,便于安装,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具体涉及一种前碰撞横梁结构,特别适用于中高端皮卡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前碰撞横梁造型多种多样,多采用冲压工艺实现;依靠吸能盒的结构来减小碰撞造成的伤害值,安装方式主要为人工螺栓定位后打紧。如CN208291339U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本体、两个吸能盒和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吸能盒位于前横梁本体两端,吸能盒前端与前横梁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后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纵梁连接的安装过孔,所述吸能盒呈中间大、两端小的中空鼓形。其能够满足整车正面碰撞时对吸能盒的强度要求,提高碰撞性能。这种采用冲压工艺制造的前碰撞横梁的材料利用率偏低,致使成本增高。另外,前碰撞横梁吸能盒的开发在增加整车重量的同时,对车辆的成本也造成一定的压力。加之现有的前碰撞横梁无安装定位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人工螺栓先定位再打紧,延缓了装车的节拍。因此,现有的前碰撞横梁存在着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碰撞横梁结构,其结构简洁,整体性强,便于安装,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前碰撞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横梁本体为滚压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具有上下两个空腔,断面呈“B”形;在所述横梁本体上部的左端部设有主定位孔、右端部设有次定位孔;在所述横梁本体下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设有一安装孔。
进一步,在所述横梁本体上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还分别设有一预挂孔。
进一步,所述横梁本体在其中间部进行本身的自焊接,采用30mm等距点焊。
进一步,所述横梁本体的上下两个空腔的截面均为39mm*30mm。
进一步,所述横梁本体选用 B440/780DP冷轧板制作,采用电泳黑漆处理。
进一步,所述预挂孔为长方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横梁本体设计为等截面的闭合空腔,采用辊压一体成型,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对于平台化、减重降本等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前碰撞横梁取消了吸能盒,在满足碰撞安全(正碰、偏置碰、柱碰)需求情况下,大大降低了车辆开发成本及周期;由于设置了预挂结构,提高了工人操作装配性,减少时间的不必要浪费,提高了生产节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后视图;
图4是图2的A—A断面图。
图中:1—横梁本体,11—主定位孔,12—次定位孔,13—安装孔,14—预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前碰撞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横梁本体1为滚压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具有上下两个空腔,断面呈“B”形;采用板料通过滚压一体成型,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2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