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培养基快速分装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7642.1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1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振洋;尹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B1/16 | 分类号: | B65B1/16;B65B1/30;B65B63/08;B65B5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沃赵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培养基 快速 分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培养基分装技术领域。现有培养基在分装时难以定量操作且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培养基快速分装泵,包括电源、进料管、出料管、空压泵、定量控制部件和保温部件;所述进料管一端置于培养基中,另一端与空压泵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料管与空压泵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定量控制部件用于使空压泵定量输出培养基,定量控制部件包括定时通断控制器和自动复位开关,定时通断控制器控制接通后的自动复位开关定时自动断开,所述保温部件与定量控制部件并联设置于电路中,保温部件用于保持空压泵内部温度在培养基不凝固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培养基的多次定量及半自动分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具体涉及一种固体培养基快速分装泵,属于培养基分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固体培养基是培养大肠杆菌、秀丽线虫、黑腹果蝇等模式生物的重要载体,在环境毒理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及其重要的大量扩增生物、充当暴露环境、提供检测条件等诸多重要功能。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大致分为培养基配制、高温灭菌、趁热分装与室温冷却等环节。作为前两个步骤的培养基配制、高温灭菌已通过培养基配方的完善、自动高压灭菌锅等设备的使用已经逐渐标准化,作为最后一个步骤的室温冷却基本不需要人力干扰。作为中间环节的趁热分装步骤,目前通常采用防烫手套握住盛有50℃左右、尚呈液态的培养基的锥形瓶瓶口,逐个倾倒到灭菌后的培养皿、培养瓶、培养管等器皿中,整个操作步骤依赖操作人员的娴熟程度,无法保障每次倾倒操作的定量与稳定,并且费时、费力,并存在烫伤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体培养基快速分装泵,该分装泵可以实现培养基的多次定量及半自动分装,省时省力且不存在烫伤隐患。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体培养基快速分装泵,包括电源、进料管、出料管、空压泵、定量控制部件和保温部件;所述进料管一端置于培养基中,另一端与空压泵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料管与空压泵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定量控制部件用于使空压泵定量输出培养基,定量控制部件包括定时通断控制器和自动复位开关,定时通断控制器控制接通后的自动复位开关定时自动断开,所述保温部件与定量控制部件并联设置于电路中,保温部件用于保持空压泵内部温度在培养基不凝固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定量控制部件可以使空压泵以定时工作的方式输出定量的培养基后自动断电,在自动复位开关重新接通后再次定时工作并定量输出培养基,从而实现每次输出培养基的定量及半自动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避免人体与高温培养基的直接接触,减少烫伤隐患。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部件,可以防止进入空压泵内部的培养基发生凝固,保障空压泵的正常运作与培养基的持续流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温部件包括串联设置的加热丝和温控开关,当空压泵外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控开关闭合,加热丝加热,当空压泵外围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开关断开,加热丝不工作。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温控开关为60℃常闭式温控开关。如此设置,当空压泵外围温度低于60℃时,温控开关闭合,加热丝加热,当空压泵外围温度超过60℃时,温控开关断开,加热丝不工作,从而可以为空压泵提供60℃的外围温度,以保持空压泵内部温度,防止空压泵内部的培养基发生凝固的同时减少过热风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量控制部件还包括定时调节旋钮,定时调节旋钮与定时通断控制器电连接,用于调节定时通断控制器中设定的自动复位开关通电的时间。通过设置定时调节旋钮,实验人员可以根据所需要分装至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的用量调节自动复位开关断电前的通电时间,从而对空压泵的定时工作时间进行调节,实现培养基输出体积的调节,增强定量操作的普适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管的入口处设有进料筛。通过设置进料筛可以对进入空压泵的培养基进行过滤,以防止培养基中的杂质颗粒堵塞空压泵,保证空压泵的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7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袋开袋机构
- 下一篇:一种预制保温管连续喷涂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