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彩色自发光透明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3257.2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4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汪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澄阳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发光 透明 显示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彩色自发光透明显示设备,包括透明基板,透明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导层、液晶层及光致发光层,光导层根据不同的波长设置为三层,光致发光层根据不同的波长设置为与光导层一一对应的三层,还包括光源模组,光源模组根据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源设置为与光导层及光致发光层一一对应的三层,光源模组被配置为将不可见光耦合至可接收与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的波长对应光导层;光导层被配置为将不可见光全部反射至液晶层;液晶层被配置为对不可见光进行矩阵分离与强弱化;光致发光层被配置为由液晶层矩阵分离与强弱化的不可见光激发发光,本申请可显示彩色光,采用一体式设置,使得整体轻薄简易,适应性更广泛、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色自发光透明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显示技术得以迅猛发展,透明显示因其既能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光线透光率,由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现有市场上的透明显示大多采用的是投影方式,因投影方式的透明度受光线环境影响且必须预留一定的投影距离,占用安装空间使得整个显示设备体积较大,不利于设备的微型化、轻便化,不仅如此,现有的彩色显示设备设置较复杂,且大多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彩色自发光透明显示设备,通过对光导层、液晶层及光致发光层层叠设置以及采用光导方式,实现设备的薄、轻便化,通过将光导层、光致发光层以及光源模组设置为三层可实现彩色显示,结构简单且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彩色自发光透明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及底部与所述壳体连接的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包括由光出射面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导层、液晶层及光致发光层,所述光导层包括沿渐近所述液晶层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长波光导层、中波光导层以及短波光导层,所述光致发光层包括沿渐近液晶层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长波光致发光层、中波光致发光层以及短波光致发光层,所述壳体内设有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发射短波的短波光源模组、发射中波的中波光源模组以及发射长波的长波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被配置为将不可见光耦合至可接收与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的波长对应所述光导层;所述光导层被配置为将所述不可见光全部反射至所述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被配置为对所述不可见光进行矩阵分离与强弱化;所述光致发光层被配置为由所述液晶层矩阵分离与强弱化的所述不可见光激发发光。
作为优选地,所述长波光导层、所述中波光导层以及所述短波光导层分别为透明板且外表面涂覆有透明的不可见光反射材料层。
作为优选地,所述液晶层包括第一透明板、第二透明板及液晶材料层,其中:
所述第一透明板分布有矩阵点,各所述矩阵点由极性为正极的透明导体通电;
所述第二透明板设有与各所述矩阵点一一匹配对应的第一矩阵点凹槽,各所述第一矩阵点凹槽由极性为负极的透明导体通电,且各所述第一矩阵点凹槽一一独立分布;
所述液晶材料层包括透明的液晶材料及与所述液晶材料相容且透明的不可见光吸收材料,所述液晶材料层填充于所述矩阵点与所述第一矩阵点凹槽之间。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板与所述第二透明板通过黏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长波光致发光层、所述中波光致发光层以及所述短波光致发光层分别设有与各所述矩阵点一一匹配对应的第二矩阵点凹槽,所述第二矩阵点凹槽内填充有透明的单一的光致发光材料层。
作为优选地,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20mm。
作为优选地,所述透明基板的透光率≥50%。
作为优选地,所述光导层、所述液晶层及所述光致发光层通过黏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3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电机定子线圈压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电机新型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