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地砖及其人行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5458.6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6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新;陈玉新;代绩伟;丁金国;田志民;于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圣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5/00;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行道 地砖 及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行道地砖及其人行道,包括地砖本体,地砖本体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槽,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与地砖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地砖本体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填充有海绵板,每个排水槽两侧的地砖本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容纳孔,容纳孔内固定有渗水板。本实用新型在人行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槽,既起到便于排出地砖本体表面积水的作用,又起到了良好的防滑作用;在排水槽两侧的地砖本体的上表面开设多个容纳孔,并在容纳孔内固定由透水混凝土制成的渗水板,以此使得落在排出地砖表面的部分雨水进入地砖本体的空腔中,并储存在海绵板内,当气温较高时,海绵板内的水吸热蒸发,从而使得地砖本体表面的气温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地砖及其人行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活小区、街道公园等环境中都铺设有人行道地砖,给行人带来了便利。
公告号为CN2033467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人行道地砖,包括地砖本体,所述地砖本体底面的上半部沿纵向设有多个均布的纵棱柱,所述地砖本体底面的下半部沿横向设有多个均布的横棱柱,在地砖本体的前端面沿横向设有至少两个横通孔,在地砖本体的上端面沿纵向设有至少两个纵通孔,所述横通孔与纵通孔交汇贯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人行道地砖,不易松动,且具有排水功能。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人行道地砖在雨天时直接将全部雨水排放至地下,使得雨水未能得到利用,造成了水资源浪费,而当夏季气温较高时,需要额外向人行道洒水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地砖及其人行道,能够储存部分雨水,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可缓慢蒸发,以此降低了人行道表面的气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行道地砖,包括地砖本体,所述地砖本体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长度方向与地砖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地砖本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填充有海绵板,每个所述排水槽两侧的地砖本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固定有由透水混凝土制成的渗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行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排水槽,既起到便于排出地砖本体表面积水的作用,又起到了良好的防滑作用;在排水槽两侧的地砖本体的上表面开设多个容纳孔,并在容纳孔内固定有由透水混凝土制成的渗水板,以此使得落在排出地砖表面的部分雨水进入地砖本体的空腔中,并储存在海绵板内,当气温较高时,海绵板内的水吸热并从渗水板蒸发至地砖本体表面,改善了地砖本体表面处的温度环境,从而使得地砖本体表面的气温降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的内底面倾斜设置,有利于使得排水槽内底面的积水向地砖本体一侧流动,以便使得积水沿地砖本体侧壁流至地下,避免了雨水没及地砖本体表面,减小了行人打滑的可能性,有利于行人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排水槽的内底面的中部均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的内底面齐平,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时,地砖本体上的雨水沿排水槽流动,部分雨水通过导流管进入空腔中,并储存在海绵板内,以此增加了海绵板的蓄水速度,有利于海绵板在气温较高时充分发挥降温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内还设有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槽的内底面齐平,另一端依次贯穿地砖本体、海绵板并延伸至地砖本体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时,地砖本体上的雨水沿排水槽流动,一部分雨水直接沿排水管排至地下,以此起到了分散了水流的作用,避免了因排水槽内水流过急而没及地砖本体表面,进一步减小了行人打滑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圣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圣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5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