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电缓冲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7206.4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2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祁华铭;陈庆旭;周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的上电缓冲电路,包括:连接于电源和负载端之间的电子开关,包括源极、栅极和连接负载端的漏极;延迟单元,包括连接于源极和栅极之间的第一电容;加速单元,包括连接于第一电容两端的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仅在第一电容放电时导通并工作于放大区;开关单元,包括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输出端及同时连接电子开关和延迟单元和加速单元的输入端,开关单元导通时第一电容充电、断开时第一电容放电。本实用新型通过延迟单元使电子开关在负载接入时长时间工作于可变电阻区,以限制负载电流,防止负载接入过快而导致的前级过载;通过加速单元使电子开关在下电时快速关断,防止负载切断过慢而导致的下电失效;通过稳压元件防止电子开关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控制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电缓冲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车载电子控制器领域,为防止上电或者下电过程中出现不可控事件,对于控制器中的负载加载顺序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使用电子开关来接入和断开负载,如果在负载接入的过程中不对负载抽取电流加以限制,尤其是负载端有直接并联电容的应用场景,极有可能导致前级过载,从而导致上电失败。而如果为了对上电时负载抽取的电流加以限制,则极有可能使得下电时电子开关动作过慢,导致下电的时序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上电缓冲电路,在电子开关上增加延迟单元和加速单元,一方面,通过延迟单元使电子开关在负载接入的过程中长时间工作于可变电阻区,对负载电流加以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加速单元使电子开关在下电时能够快速关断。解决了负载接入过快时导致的过载和负载切断过慢时导致的下电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电缓冲电路,包括:
电子开关,连接于电源和负载端之间,所述电子开关包括源极、栅极和漏极,所述漏极连接所述负载端;
延迟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栅极之间的第一电容;
加速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两端的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仅在所述第一电容放电时导通并工作于放大区;
开关单元,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控制端接控制信号,所述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所述延迟单元和所述加速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时所述第一电容充电,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时所述第一电容放电。
本实用新型上电缓冲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延迟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的第五电阻。
第一电容可通过第五电阻进行放电。
本实用新型上电缓冲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子开关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连接有稳压元件,所述电子开关与所述开关单元之间串接有用以分压的第六电阻。
通过稳压元件来保证电子开关源极和栅极之间电压的稳定,防止因栅源极之间的电压过大而损坏电子开关,稳压元件的稳态电压通过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来决定。
本实用新型上电缓冲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速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端经所述第六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
采用上述电路,可以通过调整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阻值来保证第二三极管导通(即第一电容放电)时工作于放大区,同时,通过第四电阻与第六电阻的串接,保证了在下电(即第一电容放电)过程中,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依然有效,进而保证了稳压元件的稳态电压的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7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