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0737.0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4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孙保燕;张小可;黄邦伟;姚学杰;周鑫;韦龙华;覃禹程;杨正阳;涂峻伦;陈款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7/02;G01B7/12;G01S19/43;B61K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蒋杰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座式 单轨 影像 建模 轨检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包括小车、数码相机、RTK装置和扫描仪;所述小车可移动的跨在轨道梁上,所述RTK装置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小车的顶部;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的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其上对应轨道梁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沿着竖直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沿着水平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还分别设有所述扫描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有效完成关于跨座式单轨的外观三维影像建模,解决了传统扫描方法操作复杂的问题;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极大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结合三维影像模型完成单轨外形外观尺寸的精准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改变。从公交车到地铁,到轻轨,到BRT,然后到城市单轨列车,都无不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同时各种检测手段也慢慢兴起,但是目前轨道梁交通的检测技术多采用人工的手段,效率非常的低,还有些自动检测装置,操作过于复杂,并且装置的附属的功能过于专业化,使得一般的检测工人不能快速熟练的操作。要完全掌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大大增加了后期处理的工作量且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传统检测的手段,往往由工人亲自操作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传统的对轨道梁梁的检测也需要非常多的工具来实施,由工人拿到现场是非常劳累。同时实施起来也非常的复杂。
公开号为CN20618701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轨道梁检测车,主要是设有了驱动装置、变速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激光测距装置,对于轨道梁采用激光测距装置只能单次线性的检查尺寸的要求,对于三角坑,坡度等检测就有了局限性,同时带有摄像的激光测距仪,像素达不到要求的精度,影像可能会存在噪点干扰影像的质量问题。其次是轨道梁整体的线性控制不能精准的把握。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实现轨检车快速获取关于跨座式单轨外观的高质量、清晰的三维影像模型,以及单轨的线性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跨座式单轨的影像建模轨检车,包括小车、数码相机、RTK装置和扫描仪;所述小车可移动的安装在轨道梁上,所述RTK装置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小车的顶部;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的两侧外部分别竖直设有第一支架,所述小车上对应轨道梁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沿着竖直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沿着水平方向陈列有若干个所述数码相机;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还分别设有所述扫描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阵列相机群以及两台三维激光扫描仪,极大提高了扫描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能快速、有效完成关于跨座式单轨的外观三维影像建模,解决了传统扫描方法操作复杂的问题,同时控制装置功能的多样性,对于需要检测的单轨能快速高效的完成拍摄,操作简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极大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且配有RTK装置可以检测出单轨线形的稳定性,结合三维影像模型完成单轨外形外观尺寸的精准检测,以及表面的三角坑,坡度等检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进一步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小车包括车架、步进电机和控制装置;所述车架为框架结构,在所述车架内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轴向水平设置以贴住轨道梁的顶部滚动;在所述车架底部两侧前后的位置分别可滚动的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轴向竖直设置以贴住轨道梁的两侧滚动;所述RTK装置的流动站固定在所述车架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对应轨道梁两侧外部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中部且对应轨道梁的上方的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0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味除甲醛用取暖器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