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油预热装置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4776.1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3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限空间(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韩亚伟 |
地址: | 3017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预热 装置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预热装置及发动机,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可导热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面设有用于卡在发动机的排气管外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紧贴接触;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油接头和回油接头;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即通过将导热的装置本体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在装置本体内设置加热通道,且设置可与排气管紧贴的安装槽,使得发动机燃油的预热可以直接采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的余热,避免了单独设计燃油预热结构,节约了能源;且由于本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发动机上,适用于现有的大多数发动机结构,具有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油预热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燃油预热装置是在燃油滤清器上增加电加热装置,这种结构增加了滤清器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加了对预热电阻的控制。对燃油预热采用另外的电子格栅加热或在电阻缸内加热。无形中增加了开发难度,控制难度,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能源、结构简单的燃油预热装置及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预热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可导热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面设有用于卡在发动机的排气管外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紧贴接触;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油接头和回油接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通道在所述装置本体内盘绕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通道内对应所述安装槽的部位向安装槽的方向开设有若干延伸槽;相邻的延伸槽之间及,延伸槽与安装槽之间的壁厚范围为0.5mm-1mm。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对应所述加热通道设有底面外凸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底面均匀开设有通向所述加热通道内的通孔;所述调节槽内可拆卸地卡接有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
所述第一密封板的底面对应所述通孔设有密封垫,当所述第一密封板卡接在所述调节槽内时,所述密封垫将所述通孔密封;
所述第二密封板的底面设有伸入所述通孔内的导热针,所述第二密封板的底面绕所述导热针设有一圈密封环;当所述第二密封板卡接在所述调节槽内时,所述导热针与所述加热通道的内壁抵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垫的底面中部伸出有V形的导向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针与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设有绝缘部;所述密封环设在所述绝缘部外。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针的端部铰接有若干导热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预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即通过将导热的装置本体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在装置本体内设置加热通道,且设置可与排气管紧贴的安装槽使得发动机燃油的预热可以直接采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的余热进行,避免了单独设计燃油预热结构,节约了能源;且由于本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发动机上,适用于现有的大多数发动机结构,具有通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设计与所述加热通道对应的调节槽,在调节槽内可选择地安装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第二密封块上的导热针的设计进一步加大了温度传导面积,使得燃油可以更快地被加热;热量回收效率更高;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的可旋转设置,使得使用者根据实际需求(燃油流速和燃油加热温度的综合考虑)选择采用第一密封块下的通用加热模式或者第二密封块下的告诉加热模式。丰富了本装置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限空间(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象限空间(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47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