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的水汽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0569.0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7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婷婷;郝义国;刘新海;王飞;汪江;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119 | 分类号: | H01M8/04119;H01M8/0662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万文广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燃料电池 水汽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过滤部、储水部和冷却装置,所述过滤部的内部中空,其前后两端均水平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氢气外循环系统中的管路,所述过滤部的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氢气中的水分,所述储水部固定在所述过滤部的下方,所述过滤部上设有与所述储水部连通的缺口,所述储水部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过滤部的内部连通,所述储水部用于储存过滤掉的水分,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部的外壁上,所述冷却装置用于降低所述过滤部内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的水汽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氢能源因其零排放、无污染等特性被视为人类能源的终极形式,目前已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主流车用燃料电池。作为氢能汽车的核心,PEMFC仅需要在一定比例的氢气和氧气,经过化学转换,便可发电。但是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氢气和空气比例的需要按照一个严格的比例进行反应,而实际操作中阳极舱内氢气并不能完全消耗完全。此时便需要在反应堆外连接循环泵,将未反应的氢气循环使用。这个操作一方面解决了一定浓度的氢气不能排放至空气中,降低了易燃易爆的隐患;另一方面提高了氢气的使用率。在循环使用氢气的过程中,液体水的产生可能影响堆外循环泵和电堆阳极电子的产生。为将反应后氢气内含大量水汽去处,在氢气在堆外做循环使用中,需在阳极堆外的氢气循环系统中增加滤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的水汽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过滤部、储水部和冷却装置,所述过滤部的内部中空,其前后两端均水平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氢气外循环系统中的管路,所述过滤部的内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氢气中的水分,所述储水部固定在所述过滤部的下方,所述过滤部上设有与所述储水部连通的缺口,所述储水部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过滤部的内部连通,所述储水部用于储存过滤掉的水分,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部的外壁上,所述冷却装置用于降低所述过滤部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为圆柱体结构,其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均设有与所述连接管匹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同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所述储水部为集水槽,其沿所述过滤部的轴向设置,且其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至与所述过滤部的前后两端平齐,所述集水槽的上端与所述储水部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缺口为条状结构,其沿所述过滤部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部内,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部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为螺旋状,其水平设置设置在所述过滤部内,其前后两端均延伸至与所述过滤部对应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外侧均与所述过滤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部的前端封闭,其后端设有加热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环状结构,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均与所述过滤部同轴设置,并分别沿所述过滤部的轴向均匀间隔的安装在所述过滤部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由连接部和分离部组成,所述分离部为纵截面为梯形结构的管状结构,其水平设置在对应所述通孔处,且其倾斜侧朝下设置,所述分离部的后端与对应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连接部同轴设置在所述分离部的前端,并与所述分离部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部内同轴设有内螺纹,其中一个所述的分离部内设有用于过滤氢气中水汽的第二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多个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所述分离部匹配,其同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分离部内,且其外周延伸至与所述分离部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挡板分别沿所述连接管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挡板上均布有透气孔,且每个所述透气孔内设有第二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0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模型
- 下一篇:一种过渡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