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插拔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5703.7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4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勇;孙兴红;吴振志;吴涵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2 | 分类号: | H03K17/082;H03K17/687;H02M1/36;H02M3/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插拔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插拔控制电路,包括插拔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若干上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插拔检测模块、上电控制模块连接,插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模块组件的插拔状态,输出插拔状态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插拔状态信号,确定处于插入连接状态的模块组件,输出分时上电控制信号,包括多个对应各个模块组件的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上电控制模块,连接电源和一个模块组件,用于接收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当连接的模块组件处于插入连接状态时,根据所述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按照对应时间间隔,给对应的模块组件供电。模块组件在插入的瞬间,不会自动上电,避免了多个同时插入时的供电不足问题,也能提高电源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插拔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插拔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维修、更换或者增加新部件,经常需要在设备上电运行的状态下,插入或者拔出部件。正因为如此,热插拔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在插拔的瞬间,设备会产生高于正常工作电流数倍的冲击电流。过大的冲击电流,可能会损坏部件、电源,甚至是整个设备。
目前,为了解决冲击电流的问题,一般设置保护电路,在设备插入时就开始工作,控制电流,给负载缓慢上电。保护电路,在设备插入时,默认开始运行。当有多个设备几乎同时插入时,由于保护电路默认运行,每个设备的上电电流叠加在一起,仍然可能数倍于正常的工作电流,形成较大的冲击电流,影响电源的稳定性;同时,还可能存在瞬间供电不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热插拔保护电路在插入时默认开始缓慢上电,在多个设备同时插入时容易产生的电流冲击、瞬间供电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热插拔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插拔控制电路,包括插拔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若干上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插拔检测模块、上电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插拔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模块组件的插拔状态,输出插拔状态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插拔状态信号,确定处于插入连接状态的模块组件,输出分时上电控制信号;所述分时上电控制信号,包括多个对应各个模块组件的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
所述上电控制模块,连接电源和一个模块组件,用于接收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当连接的模块组件处于插入连接状态时,根据所述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按照对应时间间隔,给对应的模块组件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拔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每个热插拔接口处的上拉电路,每个所述上拉电路包括一个连接高电平的电阻,所述上拉电路的电阻的未连接高电平的一端输出对应每个模块组件的插拔状态子信号,所有对应每个模块组件的插拔状态子信号组成所述插拔状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上电控制模块共用一个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控制模块,包括电源线路控制单元、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接收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转换为通断信号,输出给电源线路控制单元;
所述电源线路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电源线路开关管,所述电源线路开关管具有一个控制端、两个线路端,所述线路端分别连接电源和组件电源输出端,所述组件电源输出端用于连接模块组件,输出组件电源;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通断信号,产生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电源线路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电源线路开关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连通或者关断所述电源和组件电源输出端之间的电源线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另一方面接收所述分时上电控制子信号;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高电平,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5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