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的电机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3127.0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裴瑞琳;高凌宇;田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8 | 分类号: | G10K11/168;G10K11/172;H02K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王佳妮 |
地址: | 215027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阻尼 局域 共振 单元 电机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机壳的外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晶格单元,每个晶格单元中,由若干个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构成;每个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设有刚性外壳,刚性外壳内设有第三粉体阻尼层,第二粘弹性材料阻尼层和第一振动层,第一振动层的底部凸出刚性外壳的底边。使用时,通过设置在电机壳体外部的晶格单元,对于机壳上4000Hz以内各个共振频率附近降噪均能达到8‑40dB,可以有效降低全频域的振动噪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永磁同步电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壳体,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的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今年来,纯电驱动的新能源乘用车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永磁同步电机也由于其重量轻、功率密度大等优点被更多的应用于乘用车驱动系统的设计中。随着对乘员驾驶及乘坐体验的更高要求,永磁同步电机的振动噪声问题已经成为了电机驱动系统设计制造的重点考量因素。然而现有降噪手段主要集中在设计端,对于装车测试时电驱动系统由于其复杂结构所产生的难以预测的局部共振现象的解决方法并不多见。
目前主要的减少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的手段有转子分段斜极、转子极弧系数优化等方法,该类方法旨在优化电机气隙磁场的磁密波形进而优化电机径向电磁力波形和转矩脉动占比分量,以达到减弱电机振动噪声的目的。这类方法只能在设计端优化电机的振动噪声,但由于新能源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结构通常需要与整车动力系统进行匹配设计,故而其机械结构尤其是机壳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不同安置点的力学连接又较为复杂,所以在设计端并不能全面考虑到电机的振动情况。所以设计端优化方案完备,但制造出的样机装车测试时噪音过大的现象也难以避免,而传统的设置不同阻尼吸振器的方法则很大程度上受到整车设计中对于质量、结构尺寸的严格要求的限制,而难以实施。
比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0282629.8”,名称为“一种非对称载波双随机调制的电机减振方法”的实用新型申请,描述了这样的技术特征“一种非对称载波双随机调制的电机减振方法,所述方法的实现系统包括:电压源逆变桥、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模块、坐标变换模块、PI调节模块、非对称载波双随机SVPWM模块六个部分。所述非对称载波双随机SVPWM模块包含扇区判断模块、电压矢量计算模块、零矢量计算模块、随机数发生器、零矢量随机分配模块、载波发生器、调制波发生器、PWM发生器。”整个结构非常复杂,减振效果却一般,成本很高,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的电机壳体,通过设置在电机壳体外部的晶格单元,对于机壳上4000Hz以内各个共振频率附近降噪均能达到8-40dB,可以有效降低全频域的振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在电机机壳的外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晶格单元,每个晶格单元中,由若干个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构成;每个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均设有刚性外壳,刚性外壳内设有第三粉体阻尼层,第二粘弹性材料阻尼层和第一振动层,第一振动层的底部凸出刚性外壳的底边。
优选的,每3-8个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组成一个晶格单元,晶格单元形状为三角形、方形、菱形、半圆形和梯形,晶格单元中,两个相邻的多阻尼层局域共振子单元的间距为40-150mm。
进一步,刚性外壳内设有内隔圈,将刚性外壳的内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空间设有第三粉体阻尼层,第三粉体阻尼层设有粉粒体,粉粒体占到整个上层空间容积的65-75%,下层空间设有第二粘弹性材料阻尼层和第一振动层,第一振动层的外壁设有固定槽,刚性外壳的壁壳上设有与固定槽相配合的约束调节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3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回路用可报警集水杯
- 下一篇:透气抗菌棉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