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07958.8 | 申请日: | 201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兰;孙旭楠;谭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C27/06 | 分类号: | B64C27/06;B64C2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包括:机身;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旋翼,由所述旋转轴带动转动,所述旋翼可折叠至与所述机身轴线平行;万向联轴器及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内,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机的非输出端;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下端,且能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无人机,其旋翼可折叠,使得无人机在不使用时,体积小,便于携带。通过万向联轴器来带动第一电机以及旋翼转动,以实现无人机飞行方向的控制,便于用户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电力巡线、森林航拍、树木病虫害防治、枯树识、农药喷洒别等领域具有广泛运用。现有的无人机大多数都是多轴的无人机,其体积较大,分量较重,导致用户随身携带不方便。而且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到无人机时,其操作时间会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便于携带和操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包括:
机身;
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
旋翼,由所述旋转轴带动转动,所述旋翼可折叠至与所述机身轴线平行;
万向联轴器及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内,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机的非输出端;
摄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下端,且能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下方的起落架,所述包括安装架以及相对于所述安装架可展开以及收回的若干起落爪。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内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连杆机构带动若干所述起落爪同步展开或收回。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固设于所述摄像装置下方;或者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摄像装置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轴包括内转轴和套设于所述内转轴的外转轴,所述内转轴和所述外转轴均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内转轴和所述外转轴均固设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旋翼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旋翼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能通过卡接结构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端部的卡孔,以及设置于所述旋翼端部的卡扣,所述旋翼与所述连接板平齐时,所述卡扣扣合于所述卡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中心部位固接于所述内转轴以及所述外转轴,且所述连接板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旋翼。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呈竖直管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机身上设有距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无人机的旋翼可折叠,使得无人机在不使用时,体积小,便于携带。通过万向联轴器来带动第一电机以及旋翼转动,以实现无人机飞行方向的控制,便于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处于非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的起落架处于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旋翼的无人机飞行时的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创园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7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