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3380.6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4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松;赵学峰;刘渊;霍舒豪;张德兆;王肖;李晓飞;张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 |
代理公司: | 11539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戴燕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昌平区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信号 场效应管 电容 控制芯片 电阻 预设 防反接保护电路 场效应管导通 场效应管关断 电源电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 电流电压 尖峰 输出 第一端 效应管 阈值时 关断 滤波 滤除 电源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控制芯片,当接收到电源电压信号时打开,并在打开后,控制芯片的第一端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端输入第二电压信号;第三端输出第三电压信号;通过将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第一场效应管的打开和关断进行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当第二电压信号与第一电压信号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第一场效应管导通;当差值大于预设阈值的负值时,第一场效应管关断;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滤除第一场效应管打开时的尖峰的电流电压;第二电容进行旁滤滤波。由此,保证了场效应管的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汽车对于防电源反接保护有强制要求,目的是为了预防正负端接烧毁电源,更严重的会引起火灾。
目前防电源反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一的电源防反接电路结构图。在图1中,采用第一二极管或者PMOSFET串联到电源正极。但是由于车规第一二极管的过流能力有限,并且随着电流变化电压波动比较大。
第二种,参见图2,图2为现有技术二的电源防反接电路结构图。在图2中,通过采用PMOSFET串联到电源正极,以防止电源反接。因PMOSFET的价钱比较贵,并且PMOSFET的RON(导通电阻)比较大,随着电流的增加消耗的电能也随着增加,消耗的能量用于转换成热量,而整个热量和能耗的损失都是电子系统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种,参见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三的电源防反接电路结构图。在图3中,采用NMOSFET接到电源负极,用正极电源打开NMOSFET。因NMOSFET的价钱相对PMOSFET来说比较低,并且RON(导通电阻)比较小,相对PMOSFET是比较好的,但是放到电源的负端,那会将电源后端系统的GND抬高,与电源不是一个标准的GND平面(GND平面形象的比喻海拔的海平面),这个问题导致系统间通讯的判定电平会变化,这也是电子系统不愿意看到的。
第四种,参见图4,图4为现有技术四的电源防反接电路结构图。在图4中,采用PMOSFET反接到电源正极,添加自举电路来打开PMOSFET。采用NMOSFET放到正极,但是NMOSFET需要保证G极的电压高于S极才能是NMOSFET导通,所以需要升压,而目前的自举电路需要控制端控制对GND的NMOSFET管的开关,这样才能产生升压电路,最终G极的电压高于S极,使得NMOSFET导通,而这个自举电路需要一个控制芯片去控制开关,电路搭建器件比较多,并且升压受控制端的占空比控制,如果控制不好,电路自举则会有风险。
因此,急需一种更经济稳定的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所述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
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源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控制芯片的第七端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六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33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