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装置及可移动脚手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40446.3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0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晋建军;杨斌;杜燕龙;张兴园;吕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24 | 分类号: | E04G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装置 脚手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及可移动脚手架,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所述移动装置,用于移动脚手架,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并支撑所述脚手架的可调节底座的凹部,所述底托上设置有滚轮组件。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装置一方面可以避免对脚手架进行反复的拆装,达到直接移动脚手架的目的;另一方面,底托上的凹部,可以对可调底座起到限位作用,使可调底座与底托一起运动,避免底托在移动时与可调底座分离,可调底座直接放置在凹部内即可,底托与可调底座的连接和拆卸非常的方便,节省了脚手架移动的时间,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装置及可移动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在我国建筑市场,如现浇箱梁、下穿通道顶板等方面的施工应用愈发普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包括可调底座、立杆、横杆、斜杆及可调顶托,在转移施工场地时通常采用先拆卸后安装的施工方法。安装顺序由下至上依次进行,在顶部结构满足落架条件后,再由上至下依次拆卸,整体倒运至下一施工场地。现以13m宽、15m长的暗埋通道顶板施工为例,一般情况下,安装和拆卸需要7-8名工人花费4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施工效率较低,进度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及可移动脚手架,以缓解了现有的脚手架移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移动脚手架,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并支撑所述脚手架的可调节底座的凹部,所述底托上设置有滚轮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凹部的内壁包括朝向相对的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
进一步的,所述凹部的内壁包括朝向相对的第三止挡面和第四止挡面,且所述第一止挡面、第二止挡面、第三止挡面和第四止挡面围成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包括支撑板、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后板平行设置,且所述前板和后板均与所述支撑板相垂直,所述前板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所述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所述前板抵接,用于调节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后板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与所述后板抵接,用于调节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前板和后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对应的燕尾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直线型轨道槽和牵引机构,所述直线型轨道槽用于引导所述脚手架的前进方向,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所述脚手架,所述直线型轨道槽的宽度与所述滚轮的厚度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型轨道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直线型轨道槽的首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用于将两个相邻的所述直线型轨道槽首尾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和上述的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40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铲推压电动机底脚螺栓固定装置
- 下一篇:锁具、车锁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