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2936.4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1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胡仲春;任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仲春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G01B11/26;G01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 |
地址: | 250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检测系统。其中,该施工检测系统包括:集成控制器、保护箱、光纤光栅压差计、解调仪、上位机,顶管;其中,集成控制器,设置于保护箱内,用于获取顶管前进方向的方位数据以及角度数据,并将方位数据以及角度数据上报至上位机;光纤光栅压差计,设置在顶管施工现场的扣轨外侧,用于获取波长数据,并通过解调仪将波长数据上报至上位机;上位机,用于接收并分析方位数据和角度数据,并对波长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沉降数据,其中,沉降数据用于指示放置扣轨的铁轨沉降的数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稳定性、高精度、实时监测顶管前进方向的方位数据以及角度数据、沉降数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穿既有线顶管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工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下穿既有线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顶进方位、角度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必须予以监测,而同时下穿既有线施工直接影响着既有线的安全使用,对既有线铁轨进行监测,以确定其变化状态十分有必要;目前不论是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顶进方位、角度的监测还是既有线铁轨沉降的监测,其所运用的监测技术主要还是依托传统的监测仪器,运用全站仪等来实现监测目的,这种方法往往不能进行实时有效的的监测,将现场状况及时的反馈出来。
例如,刘波等人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激光位移计铁轨监测系统,包括安装于桩底部的激光监测仪和安装于轨枕的靶标以及与靶标进行数据连接的接收器、传送器、转换器、分析器、海量数据存储器、搜索引擎、预警装置;所述靶标内置有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可以实时动态监测以25Hz的速度采集铁轨三维位移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发送到服务器,使客户可以及时的观测到铁轨的安全状态,而且,可以同时监测铁轨在三维方向的位移,并且精度都高达0.1mm,服务器数据平台也可以实时采集并记录数据,并且在监测数据超出安全范围时提供告警服务;具有外观设计紧凑美观,安装简单快捷,可以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精度高、稳定性好。
李明华等人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关顶管施工的自动测量导向系统及方法,包括全自动全站仪、无线电台及遥控设备、计算机及应用工具、顶管机、MTGT光靶、棱镜、传感器、控制箱,顶管机的机头上设有MTGT光靶,顶管施工中,整条管道是移动前进的,在隧道洞口顶部设有行程传感器,在管道第二个隧道管节的内腔上壁设有前视棱镜和参考棱镜,根据管道上的管节不断地移动,在管道末端管节的前一节管节的内腔上壁设有后视棱镜,全站仪位于管道前端管节内腔的中央位置。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顶管施工的工作效率与施工精度;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处理、实时控制、实时决策,从而保证两井间的贯通精度。
可见,现有的下穿既有线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顶进状态及铁轨沉降监测方法,普遍采用全站仪等传统仪器监测,监测周期较长,达不到实时监测的目的;而且人为误差较大,不利于顶管施工及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健康监测。
针对相关技术中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稳定性、高精度、实时监测顶管前进方向的方位数据以及角度数据、沉降数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检测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稳定性、高精度、实时监测顶管前进方向的方位数据以及角度数据、沉降数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施工检测系统,包括:集成控制器、保护箱、光纤光栅压差计、解调仪、上位机,顶管;其中,集成控制器,设置于保护箱内,用于获取顶管前进方向的方位数据以及角度数据,并将方位数据以及角度数据上报至上位机;光纤光栅压差计,设置在顶管施工现场的扣轨外侧,用于获取波长数据,并通过解调仪将波长数据上报至上位机;上位机,用于接收方位数据和角度数据,并对波长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沉降数据,其中,沉降数据用于指示铁轨沉降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仲春,未经胡仲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2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施工的坡面土工膜锚固结构
- 下一篇:双层隔热玻璃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