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1801.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4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先明;陶德辉;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08 | 分类号: | E01C19/08;D06F58/00;D06F58/26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杜杰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循环 加热 沥青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传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沥青储存罐和沥青加热罐之间的沥青传输管道的外部套设有导热油套管,导热油套管与沥青加热罐中的导热油油腔相连通,导热油套管的正上方设置有晾衣杆,晾衣杆上晾衣区下方的导热油套管的管段上扣有隔热材料围成的框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传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将沥青储存罐中的沥青通过管道传输至沥青加热罐中,该管道往往长度较长(起码有二三十米甚至更长),沥青于该管道内经过一段路程后,沥青温度会大幅降低,很容易导致此时的沥青于管道内固化而堵塞管道。需要将设备停运后进行清除,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沥青传输效率。
目前对沥青传输管道的保温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保温材料在沥青传输管道外部进行包裹,但保温效果往往不理想;第二种是使用加热装置对管路进行持续加热,但这种措施能耗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包括沥青储存罐、沥青加热罐、同时连通沥青储存罐和沥青加热罐的沥青传输管道,沥青传输管道上设有沥青传输泵,在沥青传输泵的驱动下,沥青储存罐中的沥青通过沥青传输管道被传输到沥青加热罐中,
沥青传输管道的外部套设有导热油套管,导热油套管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与沥青加热罐中用于对沥青加热罐中的沥青进行加热的导热油油腔相连通,除了进油口和出油口外,导热油套管与沥青传输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的隔腔为密封状态,在进油管道上设有导热油循环泵,在导热油循环泵的驱动下,导热油油腔中的导热油依次经过进油管道、隔腔、出油管道并回到导热油油腔中实现导热油的循环回流。
作为优选:导热油套管的正上方设置有长度方向为左右向的水平晾衣杆;
作为优选:沿晾衣杆的长度方向,在晾衣杆的杆身上排列开设有若干凹槽,凹槽由晾衣杆的上部竖直向下凹陷形成,凹槽连通晾衣杆杆身的前后两端;
作为优选:输送装置中还包括由竖直的前板、竖直的后板、竖直的左板、竖直的右板拼接而成的上下两面均为开口状的框体,左板的底沿竖直向上凹陷形成连通左板左右板面的第一条形凹槽,右板的底沿竖直向上凹陷形成连通右板左右板面的第二条形凹槽,
框体通过第一条形凹槽和第二条形凹槽扣在导热油套管的管身上,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的底沿均落在地面上并受到地面向上的支撑力,同时导热油套管沿自身长度方向从左往右依次穿过第一条形凹槽和第二条形凹槽,
晾衣杆位于框体的上方,若干凹槽正向下的投影均落在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所围成的区域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正面的剖视图),
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左视),
图3为附图1的B—B剖视图(俯视),
图4为在附图2的基础上,对湿衣服进行烘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没有设置框体的情况下,热量的无效散发示意图,
其中,1—沥青储存罐,2—沥青加热罐,21—导热油油腔,22—外壳,23—内胆,3—沥青传输管道,31—沥青传输泵,4—导热油套管,41—进油管道,42—出油管道,43—导热油循环泵,5—晾衣杆,51—凹槽,6—框体,61—前板,62—后板,63—左板,631—第一条形凹槽,64—右板,641—第二条形凹槽,7—地面,8—晾衣架,9—衣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1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过程控制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组合五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