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1801.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4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先明;陶德辉;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08 | 分类号: | E01C19/08;D06F58/00;D06F58/26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杜杰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循环 加热 沥青 输送 装置 | ||
1.一种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沥青储存罐(1)、沥青加热罐(2)、同时连通所述沥青储存罐(1)和所述沥青加热罐(2)的沥青传输管道(3),所述沥青传输管道(3)上设有沥青传输泵(31),在所述沥青传输泵(31)的驱动下,所述沥青储存罐(1)中的沥青通过所述沥青传输管道(3)被传输到所述沥青加热罐(2)中,
所述的沥青传输管道(3)的外部套设有导热油套管(4),所述的导热油套管(4)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通过进油管道(41)和出油管道(42)与所述沥青加热罐(2)中起加热作用的导热油油腔(21)相连通,除了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外,所述导热油套管(4)与所述沥青传输管道(3)的外壁之间形成的隔腔为密封状态,在所述的进油管道(41)上设有导热油循环泵(43),在所述导热油循环泵(43)的驱动下,所述导热油油腔(21)中的导热油依次经过所述进油管道(41)、所述隔腔、所述出油管道(42)并回到所述导热油油腔(21)中实现导热油的循环回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套管(4)的正上方设置有长度方向为左右向的水平晾衣杆(5),所述晾衣杆(5)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沥青储存罐(1)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沥青加热罐(2)的外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晾衣杆(5)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晾衣杆(5)的杆身上排列开设有若干凹槽(51),所述凹槽(51)由所述晾衣杆(5)的上部竖直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凹槽(51)水平连通所述晾衣杆(5)杆身的前后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利用性的循环加热型沥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还包括由竖直的前板(61)、竖直的后板(62)、竖直的左板(63)、竖直的右板(64)拼接而成的上下两面均为开口状的框体(6),所述左板(63)的底沿竖直向上凹陷形成连通所述左板(63)左右板面的第一条形凹槽(631),所述右板(64)的底沿竖直向上凹陷形成连通所述右板(64)左右板面的第二条形凹槽(641),
所述框体(6)通过所述第一条形凹槽(631)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641)扣在所述导热油套管(4)的管身上,所述前板(61)、所述后板(62)、所述左板(63)和所述右板(64)的底沿均落在地面上并受到所述地面向上的支撑力,同时所述导热油套管(4)沿自身长度方向从左往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凹槽(631)和所述第二条形凹槽(641),
所述晾衣杆(5)位于所述框体(6)的上方,若干所述凹槽(51)正向下的投影均落在所述前板(61)、所述后板(62)、所述左板(63)和所述右板(64)所围成的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18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过程控制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组合五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