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座椅靠背转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2542.2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1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慧;陈帅宗;张德堃;刘宜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拙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9/10 | 分类号: | B62B9/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林剑锋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车座 靠背 转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座椅靠背转动机构,包括转向把手、转向钢丝、座椅棘爪、座椅棘轮;所述的转向把手铰接在座椅本体的后背上,转向把手通过转向钢丝与座椅棘轮的自由端连接,座椅棘轮铰接在座椅本体上,座椅棘轮与座椅棘轮上的轮齿顶靠,座椅棘轮固定在座椅提手上。采用上述方案后,转向把手通过转向钢丝与座椅棘轮的自由端连接,提拉转向把手,转向把手通过转向钢丝驱动座椅棘爪围绕其铰接点摆动,使得座椅棘爪与座椅棘轮上的轮齿脱离,可调节座椅本体的倾斜角度,具有安全可靠、调节快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车座椅靠背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现有技术中的婴儿车座椅靠背均是固定的,婴儿坐在车内都只能是一个固定的姿势,或是直接坐着睡觉,或是直接更换为躺的睡篮;后来出现了可调节靠背的婴儿车座椅,均是在提手侧边位置设置相应的按钮,在抱起或放下婴儿时会碰到,造成安全隐患,且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可快速调节的婴儿车座椅靠背转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婴儿车座椅靠背转动机构,包括转向把手、转向钢丝、座椅棘爪、座椅棘轮;所述的转向把手一端铰接在座椅本体的后背上,转向把手通过转向钢丝与座椅棘轮的自由端连接,座椅棘轮铰接在座椅本体上,座椅棘轮与座椅棘轮上的轮齿顶靠,座椅棘轮固定在座椅提手上。
所述座椅本体的后背上设有一导向筋条。
所述转向把手的另一端设有一固定座,转向钢丝固定在固定座上。
所述固定座外周设有一贯穿全长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向把手、转向钢丝、座椅棘爪、座椅棘轮,转向把手通过转向钢丝与座椅棘轮的自由端连接,提拉转向把手,转向把手通过转向钢丝驱动座椅棘爪围绕其铰接点摆动,使得座椅棘爪与座椅棘轮上的轮齿脱离,可调节座椅本体的倾斜角度,具有安全可靠、调节快速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向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向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婴儿车座,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提手2和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座椅靠背转动机构3。
所述的座椅提手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座椅本体1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婴儿车座椅靠背转动机构3包括转向把手31、转向钢丝32、座椅棘爪33、座椅棘轮34。
所述的转向把手31一端铰接在座椅本体1的后背上,转向把手31通过转向钢丝32与座椅棘爪33的自由端连接,座椅棘爪33铰接在座椅本体1上,座椅棘爪33与座椅棘轮34上的轮齿顶靠,座椅棘轮34固定在座椅提手2上。所述转向把手31的另一端设有一固定座311,转向钢丝32固定在固定座311上,所述固定座311外周设有一贯穿全长的凹槽312,所述座椅本体1的后背上设有一导向筋条11,当提拉转向把手31时,转向钢丝32顺着导向筋条11外周运动,当放松转向把手31时,固定座311外周的凹槽312与导向筋条11配合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提拉转向把手31,转向把手31通过转向钢丝3驱动座椅棘爪33围绕其铰接点摆动,使得座椅棘爪33与座椅棘轮34上的轮齿脱离,可调节座椅本体1的倾斜角度;放松转向把手31,座椅棘爪33与座椅棘轮34上的轮齿顶靠,重新将座椅本体1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拙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拙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2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