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7080.4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8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6 | 分类号: | B60L53/36;B60L53/38 |
代理公司: | 11384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距离传感器 电动车辆 侧向定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 充电控制 无线充电 立柱 地面供电装置 定位装置 供电设施 视频方式 电动车 机柜 检测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其包括充电控制机柜,以及设置于地面供电装置的至少一侧的侧向定位组件;所述充电控制机柜上设置有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侧向定位组件包括立柱以及安装于所述立柱上的第二距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方法,利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所检测的电动车联的位置实现电动车辆的定位,无需现有技术中大量使用视频方式定位,或深度改造供电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能源供给主要依靠电线连接充电桩进行充电,充电桩体积庞大不适合大量布局在城市商业中心,而且充电接口暴露在空气中防水防尘是严重的问题。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能够解决以上问题,该技术通过在电动汽车底部安装电能接收装置与地面漫射的电能传输发射装置产生电磁传导进行能量传输,此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有成熟产品。
但是电动车辆在无线充电时,需要将车辆的线圈和埋藏在地下的线圈进行对齐。现有的定位技术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为采用多个摄像头置于车辆底部接收装置上,依靠人员通过摄像头图像控制车辆对准底面的发射线圈上方。另一种方式采用底面发射线圈为可机械方式电机驱动移动,通过多种定位方法依靠机械电机驱动发射线圈对准车辆的接收装置。
以上两个定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车辆附加零部件增多,增加视频及相关线束以及生产成本。2:如充电位采用可移动的发射装置,充电车位的整体结构复杂,底面下的机械结构复杂,单个无线充电位的造价成本高,不利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推广。3: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各品牌的无线充电产品形态不同,接收装置在车辆上布置位置不同,导致标志物也不同,不同车型与充电位的兼容问题也同样制约无线充电技术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其利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所检测的电动车联的位置实现电动车辆的定位,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其包括充电控制机柜,以及设置于地面供电装置的至少一侧的侧向定位组件;
所述充电控制机柜上设置有第一距离传感器;
所述侧向定位组件包括立柱以及安装于所述立柱上的第二距离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充电控制机柜包括控制器和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连接于车辆的IVU;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均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通讯模块为WiFi模块。
可选的,当所述侧向定位组件为两个时,两个第二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连线通过地面供电装置的线圈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方法,利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所检测的电动车联的位置实现电动车辆的定位,无需现有技术中大量使用视频方式定位,或深度改造供电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对正的示意图;
图4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对正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充电机控制柜;2-第一距离传感器;3-立柱;4-第二距离传感器;5-地面供电装置;6-充电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7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