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92608.6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登;祝明敏;何晓春;何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启瑞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30B28/06 | 分类号: | C30B28/06;C30B29/06 |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324300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坩埚 金属硅 投料量 炉体 本实用新型 氩气 顶部设置 加料 传感器 进管 上料 熔化 产品成品率 多晶铸锭炉 红外传感器 炉体内部 上料机构 使用效率 推料器 新工艺 一次性 硅料 研发 自投 坩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硅冶炉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金属硅冶炉一次性上料后,无法满足达到最大投料量,导致坩埚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成品率低的缺点,包括炉体及设置于炉体内部的石英坩埚,该石英坩埚的内部放置有硅料,且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氩气进管,所述石英坩埚的底部设置有TC2传感器,且炉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TC1传感器,所述氩气进管的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GW,本实用新型在多晶铸锭炉中,采用边熔化边加料的新工艺,通过自投研发的推料器自动控制并安全可靠的完成整个加料过程,投料量可以完成到最大投料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硅冶炉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多晶铸锭炉生产工艺是打开炉子一次性坩埚投满料进炉进行生产,根椐料的形状,投料量一般会在450-850KG之间。打开炉子把装满料的坩埚进入炉子进行化料长晶等工艺进行生产,由于每炉投料量不一致工艺不对应,成品率也很低。
由于料的结构,料的固液体积特性差别,造成投料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坩埚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产品的成品率。在使用碎料的投料时,严重影响坩埚的投料量以及产品的成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金属硅冶炉一次性投料后,无法满足达到最大投料量,导致坩埚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成品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包括炉体及设置于炉体内部的石英坩埚,该石英坩埚的内部放置有硅料,且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氩气进管,所述石英坩埚的底部设置有TC2传感器,且炉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TC1传感器,所述氩气进管的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GW,且氩气进管的一侧通过连通管设置有绞龙,该绞龙的上方连通设置有推料器;
所述推料器的顶部设置有推转料电机,且推转料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转轴,该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轴套,且转轴的底部设置有推转叶片,所述推料器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吸料口,且推料器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下人孔。
优选的,所述推转料电机通过连接器设置于所述推料器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推料器之间设置有机封。
优选的,所述轴套为氟塑轴套。
优选的,所述绞龙的一侧设置有绞龙减速电机,且绞龙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绞龙连接。
优选的,所述绞龙的上表面与所述推料器连通,且绞龙的底部与连通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氩气进管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口。
优选的,所述推料器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两侧均设置有转轴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多晶铸锭炉中,采用边熔化边加料的新工艺,通过自投研发的推料器自动控制并安全可靠的完成整个加料过程,生产的投料量可以到最大投料量,在同行业中,平均成品率可以提高5-10个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的炉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金属硅冶炉的持续上料机构的推料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启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启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2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升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切换提升方式的单晶炉水冷热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