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19021.2 | 申请日: | 201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9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 发明(设计)人: | 阳紫东;张桥;王智鑫;刘晓杰;龙华东;杨振;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E21D9/06 |
| 代理公司: | 42113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宣仙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先行隧道 注浆加固 环形支撑 支撑架 盾构 管片 本实用新型 加固结构 井字型 施工安全 隧道掘进 隧道中心 稳定控制 沉降 加固区 注浆孔 内壁 土体 支撑 注浆 覆盖 施工 成型 焊接 预留 保证 穿过 背后 | ||
1.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该加固结构包括设置近间距先行隧道(1)洞内的型钢支撑架和置于盾构施工范围内近间距先行隧道(1)两侧的注浆加固区(3),所述型钢支撑架是由设置在近间距先行隧道(1)置于盾构施工范围内的每环管片(4)内壁的环形支撑(5)和嵌设在每个环形支撑(5)内的井字型支撑(6)组成,且每个井字型支撑(6)与对应的环形支撑(5)接触的部位焊接;所述注浆加固区(3)是通过近间距先行隧道(1)置于盾构施工范围内管片(4)上的多个预留注浆孔(2)向管片背后注浆形成的加固区,且每侧的注浆加固区(3)的覆盖范围不小于隧道中心夹角120°的覆盖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留注浆孔(2)分散设置在管片(4)两侧120°夹角的区域内,且每个注浆加固区(3)是采用袖阀管通过预留注浆孔(2)注浆加固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5)是由内、外层环形连续钢板(5-1、5-2)和置于内、外层环形连续钢板(5-1、5-2)之间的环形腹板(5-3)组成的截面成工字型的型钢支撑,并在环形腹板(5-3)的两侧焊接有多块肋板(5-4),每块肋板(5-4)的两端分别与内、外层环形连续钢板(5-1、5-2)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间距先行隧道(1)与后施工隧道(7)之间的间距为小于1.5倍直径较大的施工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型支撑(6)是采用四根I22~I26的型钢焊接而成,并在四根型钢交叉部位内侧焊接有支撑腋板(6-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加固区(3)的注浆点位分布在管片(4)两侧的上1点、2点半、3点半、4点半、2点、8点、9点半、10点半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注浆用的袖阀管采用导管,且述袖阀管钻入隧道外部范围大于2m,其注浆压力为0.4~3.5MPa,浆液扩散半径为1.2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洞内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环形支撑(5)的多块肋板(5-4)之间的布置间距小于300mm,单层连续钢板(5-1)的厚度不小于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90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施工二次注浆平台
- 下一篇:行式二衬砼养护台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