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4739.2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3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坚;严海钧;伍宏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路 高压 配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包括盒体、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正极输出单元、负极输出单元,该盒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绝缘支撑板,该正极输出组件以及充电负极单元设置盒体的底部,该电池组管理单元BCU以及该绝缘监测单元LDM固定在该绝缘支撑板上,该正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正极电路组件、第二正极电路组件、正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正极电路组件,该负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负极电路组件、第二负极电路组件、负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负极组件。其通过内置的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将高压检测、绝缘检测、通讯检测和温度检测集成在箱内一体,完成了配电盒空间及质量最大程度的压缩,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盒,更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通常在大功率的整车电力下运行对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及高压零组件的选用有巨大挑战。从整车空间、整车架构的复杂度及成本考虑,业界广泛采用集中式高压电气系统架构配电。高压动力电源直接进入高压配电盒后根据系统的需要分配到系统高压电气产品,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高压配电盒大都沿用工业高压配电箱的设计理念,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都满足不了汽车的要求,目前高压配电盒存在的缺点有以下几点:
1、把各个控制模块及转化模块拆分至各个不同功能的配电盒中。配电箱多,之间的连接装置必定比较繁杂,并且整体空间占用大,质量占比大。
2、连接装置繁杂易导致连接失效、成本较高等问题。
3、普通高压箱支撑板为一整块,不利于散热。
4、普通高压箱铜排未铆压螺母,安装固定不方便。
5、普通高压箱放电连接器采用75方连接器,当大电流放电时发热明显,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其通过内置的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将高压检测、绝缘检测、通讯检测和温度检测集成在箱内一体,完成了配电盒空间及质量最大程度的压缩,大大的压缩了箱体占用空间及整体质量,实现多模块合一,将箱外连接转化为箱内连接,降低了连接失效风险,减少了空间及整体质量,将连接系统大大简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支路双充高压配电盒,包括盒体、电池组管理单元BCU,绝缘监测单元LDM、正极输出单元、负极输出单元,其中该盒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绝缘支撑板,该正极输出组件以及充电负极单元设置盒体的底部,该电池组管理单元BCU以及该绝缘监测单元LDM固定在该绝缘支撑板上,该正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正极电路组件、第二正极电路组件、正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正极电路组件,该负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负极电路组件、第二负极电路组件、负极放电组件以及加热负极组件。
该第一正极电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池正极接口、第一MSD开关、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一充电正接触器、第一充电熔断器、第一充电正极接口,该第一充电正接触器与该第一充电熔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充电正继电器粘连检测点。
该第二正极电路组件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电池正极接口、第二MSD开关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二充电正接触器、第二充电熔断器、第二充电正极接口。该第二充电正接触器与第二充电熔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充电正继电器粘连检测点。
该正极放电组件包括分别与该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并联连接的主正接触器以及放电正极接口,主正接触器与放电正极接口之间设置有总正继电器粘连检测点。
该加热正极电路组件包括放电加热接触器、二极管、充电加热接触器、加热熔断器以及两个加热正极接口,其中,该放电加热接触器分别与第一充电正接触器第二充电正接触器并联连接,充电加热接触器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加热熔断器连接,该二极管分别与第一充电正继电器粘连检测点、第二充电正继电器粘连检测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4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棚智能施肥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强测量仪用收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