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6133.1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5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邵晓科;乔鼐;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18;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包括:上纵梁;翼子板,所述翼子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上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适于在所述翼子板受到碰撞时形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中翼子板组件通过连接件与上纵梁连接,可以有效地缓冲翼子板受到碰撞后的冲击力,可以有效地对行人特别是行人的头部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翼子板为一个薄壁件,翼子板通过螺栓连接至上纵梁或上纵梁上方焊接的支架上。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翼子板距离上纵梁空间不能太大,导致头部碰撞试验过程中,头部容易撞到上纵梁或支架等硬点处,该区域容易出现头部伤害值较大的情形,导致车辆无法通过行人保护碰撞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中翼子板组件通过连接件与上纵梁连接,可以有效地缓冲翼子板受到碰撞后的冲击力,可以有效地对行人特别是行人的头部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包括:上纵梁;翼子板,所述翼子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上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适于在所述翼子板受到碰撞时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通过在翼子板与上纵梁之间设置连接件,连接件适于在翼子板受到碰撞时发生形变,以吸收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连接件可以在翼子板受到撞击时缓冲冲击力,防止行人的头部与上纵梁上的硬点、连接支架等位置直接接触,以保护行人,降低头部在碰撞试验时所受到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上纵梁上;形变部,所述形变部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翼子板相连,所述形变部适于在所述翼子板受到碰撞时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构造为“L”形且包括:第一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固定在所述上纵梁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的一端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板部构造为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板部构造为所述形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的外端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翼子板上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焊接边,所述第二板部的自由端与所述焊接边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的厚度为0.7mm-1.5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翼子板的厚度为0.5mm-1.0mm之间。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翼子板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翼子板组件,因此该车辆可以更好地对行人进行保护,特别是行人与翼子板发生碰撞时,可以有效地保护行人的头部,减小行人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与翼子板的配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6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码垛机械臂
- 下一篇:一种无纺布的裁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