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中氮氧化物氧化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1352.6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7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涛;杨世立;刘华;田文成;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50213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熊光红 |
地址: | 444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氧化物 碱吸收塔 氧化炉 储气罐 流量计 供应单元 碱吸收 氧化度 尾气处理单元 本实用新型 存储单元 控制系统 生成单元 亚硝酸钠 依次连接 硝酸钠 中和液 富含 碱液 脱氮 催化 尾气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中氮氧化物氧化度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碱吸收单元、尾气处理单元,所述碱吸收单元通过管道分别与氮氧化物供应单元、碱液生成单元、中和液存储单元相连通,所述氮氧化物供应单元包括产生富含NO气体的氧化炉以及NO2储气罐。其中,第一碱吸收塔的下部安装有管道通过管道与氧化炉相连,氧化炉通过另一管道与第三碱吸收塔相连通且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NO2的储气罐通过管道分别与第四碱吸收塔、第五碱吸收塔相连通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计。这种系统减少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减轻了催化脱氮的压力,通过控制氮氧化物氧化度既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中氮氧化物氧化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成为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源头。生产硝酸钠、亚硝酸钠的化工厂排放的尾气中主要含有氮氧化物,进行尾气处理是为减少排放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而目前工业上应用脱除氮氧化物的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液体吸收法。但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对于催化剂的要求高,处理费用高,容易生成硫酸铵盐腐蚀设备和管道。而吸收法由于吸收剂种类较多,来源亦广,所以适应性强,但此法去除NOx效率较低,能耗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在硝酸钠、亚硝酸钠的生产过程中会借助其他手段减少尾气中大氮氧化物,例如申请号为201310505674.2公开的是硝酸钠生产中转化气处理的方法和装置,主要通过电除雾塔的电场出去转化气携带的硝酸酸雾、液滴和硝酸盐溶液细沫,使得纯化后的转化气减少了对碱吸收系统中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和中和液中亚硝酸钠浓度的影响。申请号为201210359090.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中尾气的处理方法,使尾气经过一个凝结丝网捕雾器,捕获微量级别的水滴,使其溶解在其中的钠盐重新被收集减少尾气中的钠盐含量,提高尾气中氮氧化物的纯度,提高催化还原反应,提高脱氮效果。
硝酸钠、亚硝酸钠的生产过程包括溶碱、氨氧化、碱吸收、转化、蒸发及后处理,其中碱吸收阶段是利用碱液吸收N02、NO气体。尾气中含有的NO2、NO是碱吸收阶段必须的反应原料,在碱吸收阶段减少NO2、NO的排放是现在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企业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中氮氧化物氧化度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减少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减轻了催化脱氮的压力,通过控制氮氧化物氧化度既减少了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中氮氧化物氧化度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碱吸收单元、尾气处理单元,所述碱吸收单元通过管道分别与氮氧化物供应单元、碱液生成单元、中和液存储单元相连通,所述碱吸收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碱吸收塔、第二碱吸收塔、第三碱吸收塔、第四碱吸收塔、第五碱吸收塔、第六碱吸收塔;所述氮氧化物供应单元包括产生富含NO气体的氧化炉以及NO2储气罐。
其中,第一碱吸收塔的下部安装有管道通过管道与氧化炉相连,氧化炉通过另一管道与第三碱吸收塔相连通且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NO2的储气罐通过管道分别与第四碱吸收塔、第五碱吸收塔相连通且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计。
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工艺中的溶碱工段于生产碱液,本实用新型中的碱液生成单元用于生产碱液。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工艺的氨氧化用于生产NO、NO2,本实用新型的氧化炉用于供应NO和NO2气体。碱液在碱吸收单元里吸收NO、NO2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1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