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铸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9305.6 | 申请日: | 201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1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佳灵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5/04 | 分类号: | B22D25/04;B22D19/04;H01M10/04 |
代理公司: | 33309 杭州伍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锦宏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焊 活动板 固定杆 弹簧 本实用新型 顶端设置 安装板 风机 极板 极板夹持机构 蓄电池 夹持机构 内壁两侧 内部设置 外侧设置 主体顶端 连接座 限位块 液压缸 铸焊机 放入 套接 位块 压入 冷却 取出 携带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铸焊机,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铸焊槽,所述铸焊槽的内壁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设置有铸焊板,所述主体顶端位于铸焊槽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且固定杆的顶端套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活动板、第一弹簧和风机,将携带有极板夹持机构放入活动板,液压缸带动活动板连同活动板内部的极板一同压入铸焊槽内进行铸焊,铸焊完成后,活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同时上升,并通过连接座内的风机对完成铸焊的极板进行冷却,最后由工作人员取出,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高温受到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为一种蓄电池铸焊机。
背景技术
蓄电池铸焊机,又称为蓄电池铸焊设备、电瓶铸焊机、电瓶铸焊设备,主要用于蓄电池或电瓶组装生产用极板焊接,包括有:蓄电池包板机、蓄电池极板抛光机、蓄电池熔铅炉、蓄电池快速冷却台、蓄电池极群压装机。
现有的蓄电池铸焊机单次只能对一组蓄电池进行铸焊,效率低,同时由于蓄电池在铸焊后表面温度的会很高,导致工作人员在拿取时容易受到伤害而且无法控制极板与铅液的接触的程度,导致铸焊后的蓄电池质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蓄电池铸焊机单次只能对一组蓄电池进行铸焊,效率低,同时由于蓄电池在铸焊后表面温度的会很高,导致工作人员在拿取时容易受到伤害而且无法控制极板与铅液的接触的程度,导致铸焊后的蓄电池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铸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铸焊机,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铸焊槽,所述铸焊槽的内壁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设置有铸焊板,所述主体顶端位于铸焊槽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且固定杆的顶端套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的两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接有夹板,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的两端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内侧设置有挤压块,所述主体的顶端位于铸焊槽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延伸至安装座底端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两侧设置有延伸至安装座顶端的导向柱。
优选地,所述铸焊槽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铸焊槽的底端均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通过螺母与铸焊槽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与活动板内部均设置有与铸焊槽大小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块的大小与通孔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夹板的数量均为两组,且两组夹板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位于风机的两端均设置有风口,所述风机与安装板处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地,所述挤压杆通过转轴与固定块一侧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二组铸焊槽,使得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对两组蓄电池进行铸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两组蓄电池由一组液压缸完成铸焊,减少成本,通过设置的活动板、第一弹簧和风机,将携带有极板夹持机构放入活动板,液压缸带动活动板连同活动板内部的极板一同压入铸焊槽内进行铸焊,铸焊完成后,活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同时上升,并通过连接座内的风机对完成铸焊的极板进行冷却,最后由工作人员取出,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高温受到伤害,通过设置的铸焊板,能够很好限制液压缸的下压的程度,避免极板与铅液大量接触导致铸焊的效果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佳灵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长兴佳灵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9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铸造自动化系统
- 下一篇:金属复合材料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