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吸收式制冷机用复合式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3567.1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6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冬冬;张旭;洪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屹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5B41/00;F25B39/00;B01D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制冷机 复合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吸收式制冷机用复合式冷却系统,其中,包括:吸收器、精馏塔、发生器、溶液热交换器、蒸发器、氨吸收式制冷机冷凝装置;所述吸收器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所述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所述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精馏塔连通;所述发生器的出液口经过所述换热器另一管路后连通所述吸收器的进口;所述精馏塔上部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氨吸收式制冷机冷凝装置,所述氨吸收式制冷机冷凝装置的出液口分别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口、所述吸收器;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吸收器。本实用新型吸收器管内氨的相变吸热对管外氨水的吸收过程具有高效的冷却效果,提高了氨水的吸收效果,减小了吸收器的尺寸,节省了系统的耗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氨吸收式制冷机用复合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废热,这部分热量直接排放会浪费资源且造成热污染,合理利用这些热量能够为企业降低能耗,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吸收式制冷机以热能为驱动力,驱动的热能可以是高品位的热源,如高温蒸汽或水、燃气等,还可以是低品位热能,如余热、废热、太阳能等。吸收式制冷除了清洁环保,还具有电力的削峰填谷、应用范围广、运动部件少、运行费用低的特点。因此,吸收式制冷机在工业、商业及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吸收式制冷系统由多种设备组成,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发生器、吸收器等。其中,吸收器是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效率通常较差,这就使得所需吸收器的换热面积很大,同时,氨水吸收过程为强放热过程,其效率和能量的匹配对整个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吸收器的设计以及相应冷却方式的选择对吸收性能以及整个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采用水冷式吸收器,通多循环水带走氨水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采用水冷方式需要设置冷却塔,并且循环水泵的能耗高。空冷吸收器是小型吸收式制冷机研究的趋势,与水冷吸收式制冷机相比,空冷吸收制冷机无需设置冷却塔,更适用于家庭住宅等小型系统中,但空冷的冷却效果要比水冷差。若采用液氨在降膜式吸收器管内相变吸热的方式带走吸收器管外氨水溶液吸收过程放出的吸收热,可以得到更低的吸收温度,具有更高的吸收效率。
根据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冷凝器分为空冷、水冷和蒸发冷。在蒸发式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在热交换器中冷凝,同时通过水喷淋系统在热交换器外表面形成水膜,水蒸发以潜热的形式带走被冷却介质的冷凝热量,并通过强制对流空气排出热量。蒸发式冷凝器具有以下优势:换热效果好,被冷却介质的终温更接近于空气的湿球温度;节水节能,所需的循环水量为水冷设备的10%~30%,水泵能耗降低;节地,与水冷设备相比,不需要冷却塔,结构更紧凑。蒸发式冷凝器的综合优势明显,近年来在我国的研究应用日益广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吸收式制冷机用复合式冷却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高效且尺寸小的氨冷却系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氨吸收式制冷机用复合式冷却系统,其中,包括:吸收器、精馏塔、发生器、溶液热交换器、蒸发器、氨吸收式制冷机冷凝装置;所述吸收器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所述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所述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精馏塔连通;所述发生器的出液口经过所述溶液热交换器另一管路后连通所述吸收器的进口;所述精馏塔上部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氨吸收式制冷机冷凝装置,所述氨吸收式制冷机冷凝装置的出液口分别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口、所述吸收器;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吸收器。
如上所述的氨吸收式制冷机用复合式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发生器具有一加热蒸汽进口、一加热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器具有一冷媒进口、冷媒出口。
如上所述的氨吸收式制冷机用复合式冷却系统,其中,所述蒸发器具有一冷剂泵,所述蒸发器内具有一喷淋管,所述冷剂泵连通所述喷淋管、所述蒸发器下部的出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屹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川屹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3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红外感知的桌面伴侣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异纤检测功能的抓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