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刹车灯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9395.0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2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辰;王子傲;王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1/44 | 分类号: | B60Q1/44 |
代理公司: | 33261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品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体 刹车灯 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 可变压力 刹车结构 恒压腔 外壳体 刹车 汽车刹车灯 机械控制 机械设备 进气系统 汽车领域 外界连通 下降问题 压力控制 传统的 精准度 输出端 负压 腔体 分隔 连通 松动 老化 体内 延伸 汽车 改进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汽车刹车灯控制机构,其包括外壳体与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将外壳体分隔为恒压腔和可变压力腔,外壳上穿设有刹车结构和刹车灯控制结构,刹车结构的输出端延伸到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上与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连接,汽车的进气系统与恒压腔连通用于对两个腔体产生负压,刹车灯控制结构在作用时将可变压力腔与外界连通,从而对刹车起到助力的作用,刹车灯控制结构配合两个腔体内的压力变化对刹车灯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在将刹车助力结构与刹车灯控制结构相结合,并将传统的机械控制刹车灯改进为通过压力控制,大大提高了精准度,避免因机械设备的老化或松动带来的控制精度下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汽车刹车灯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如图1-图2中所示,刹车灯通过机械结构进行控制,其中各部件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进行连接,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间隙、断裂或螺栓松动的情况,此种情况会大大降低刹车灯的控制精度,降低灵敏度,无法达到安全驾驶的要求,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刹车灯控制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刹车灯控制机构,其包括外壳体与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将外壳体分隔为恒压腔和可变压力腔,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为弹性结构,外壳上穿设有刹车结构,刹车结构的输出端延伸到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上与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连接,刹车时,刹车结构的输出端推动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压缩恒压腔;恒压腔一侧的外壳体上设有与恒压腔连通的管路,管路连接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用于产生负压抽出外壳体内部的两个腔内的气体;外壳体上设有与可变压力腔连通的环形的螺纹连接头,螺纹连接头处螺纹连接有刹车灯控制结构,刹车灯控制结构包括带有刹车灯开关的开关壳体,开关壳体上设有中空的连接柱,连接柱内设有沿连接柱轴向滑动的控制杆,控制杆向开关壳体滑动接触到刹车灯开关将刹车灯关闭,反之开启;连接柱侧面设有切削面,螺纹连接头的侧面设有通孔,通孔、切削面与螺纹连接头间的间隙及可变压力腔三者连通形成进气通道,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上与螺纹连接头相对的位置设有环形连接头,环形连接头上螺纹连接有中空的复位柱,复位柱上穿设有沿复位柱轴向滑动的滑动杆,滑动杆里侧一端设有限位头,外侧一端设有用于将进气通道封闭的堵头,复位柱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为连接复位柱和限位头,堵头与外壳体内壁接触时将进气通道封闭;恒压腔内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和外壳体壁面连接;常态时,两个腔内的气体被抽空,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滑动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可变压力腔一侧移动并将进气通道封闭,刹车时,刹车结构推动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压缩恒压腔,滑动杆被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带动向里侧运动,控制杆与刹车灯开关分离,刹车灯开启,且空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到可变压力腔内,可变压力腔内的气压升高起到刹车助力的作用;刹车送后,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复位,带动滑动杆及堵头复位将进气通道封闭,发动机进行抽气回到常态。
作为优选,连接柱内部为阶梯状的环形孔,控制杆上固定有环形的限位板,限位板用于限制控制杆的行程,避免其行程过大滑入到可变压力腔内。
作为优选,堵头为圆台形结构,外壳体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圆台形凹槽,堵头伸入到凹槽内将进气通道封闭。
作为优选,复位柱中部的孔壁上设有台阶,第一复位弹簧固定于台阶上。
作为优选,外壳体内壁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可滑动的输出杆,输出杆的端部设有压力反应盘,压力反应盘上设有槽口,槽口与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间设有间隙,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座,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9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