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密封及导水结构的芯体管路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99517.3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6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瞿晓华;曹玉松;穆景阳;江宜春;吴铎;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31201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阀 蒸发器总成 下蜗壳 影响蒸发器 导水结构 管路设计 密封海绵 排水结构 腔体外部 使用性能 装置实现 正前方 冷凝水 上蜗壳 输出端 输入端 蒸发器 芯体 密封 堆积 客户 | ||
一种具有密封及导水结构的芯体管路箱体,包括:上蜗壳、与之相连的下蜗壳以及设置于其间的带有膨胀阀的蒸发器总成单元,其中:蒸发器总成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膨胀阀相连且连接处设有密封海绵,膨胀阀位于上、下蜗壳组成的腔体外部。本装置实现了当客户将膨胀阀放置在蒸发器正前方时管路设计困难的问题,并能不影响蒸发器的使用性能;通过合理的排水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冷凝水的堆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空调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具有密封及导水结构的芯体管路箱体。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空调中,蒸发器管路一般分为正面出管和侧面出管两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客户对膨胀阀位置的布置,而根据分析和测试,正面出管方式相较侧面出管方式会损失5%左右的性能。当客户要求膨胀阀的位置布置在蒸发器正前方时,侧面出管会带来结构和密封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具有密封及导水结构的芯体管路箱体,解决了膨胀阀放置在蒸发器正对面时管路设计困难的问题,同时设计用于防止积水的排水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冷凝水的堆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蜗壳、与之相连的下蜗壳以及设置于其间的带有膨胀阀的蒸发器总成单元,其中:蒸发器总成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膨胀阀相连且连接处设有密封海绵,膨胀阀位于上、下蜗壳组成的腔体外部。
所述的上、下蜗壳对应位置为双环形结构。
所述的密封海绵具体设置于蒸发器总成单元的管路接口,通过上、下蜗壳的双环形结构与蒸发器总成单元合配后将密封海绵压缩为八字形结构且厚度为原始的40-60%以实现压力填充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去除上蜗壳后示意图;
图3为密封海绵安装示意图;
图4为去除密封海绵后的双环形面示意图;
图5为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迷宫筋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蜗壳1、密封海绵2、膨胀阀3、下蜗壳4、蒸发器总成单元5、双环形结构6、迷宫筋结构8、排水板9、下壳筋槽10、排水缺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蜗壳1、与之相连的下蜗壳4以及设置于其间的带有膨胀阀3的蒸发器总成单元5,其中:蒸发器总成单元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膨胀阀3相连且连接处设有密封海绵2,膨胀阀3位于上、下蜗壳4组成的腔体外部。
如图3所示,所述的密封海绵2具体设置于蒸发器总成单元5的管路接口,通过上、下蜗壳上的对应双环形结构与蒸发器总成单元合配后将密封海绵2压缩为8字形结构且体积为原始的50%以实现压力填充的密封效果。
如图4所示,所述的双环形结构具体是指:与蒸发器管路的外形相匹配的均匀间隙的结构,对应管路为一大一小不同外径,则双环形结构类似8字形。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下蜗壳4上进一步设有排水板9、下壳筋槽10和排水缺口11,其中:排水板9位于蒸发器总成单元5的管路接口的下方,下壳筋槽10环绕于排水板9的外侧,排水缺口11位于排水板9的最低点。
通过上述设计能够进一步解决密封后蒸发器管路接口位置上少量的冷凝水溢出后堆积的问题。
所述的下壳筋槽10高于排水板9以进一步消除了积水的风险。
如图6所示,所述的上、下蜗壳4上设有形状匹配对应的迷宫筋结构8以防止蒸发器管路接口位置上的少量冷凝水的渗出。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实用新型之约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95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