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壳体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9927.2 | 申请日: | 201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3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宏志;宋兴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华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机构 压板 固定柱顶端 固定柱 活动槽 螺接 底座 夹具 金属壳体 螺孔 螺母 本实用新型 侧方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壳体夹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及第三夹持机构,第一至第三夹持机构分别包括与底座螺接的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顶端分别设有压板,压板中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压板后侧分别开设有螺孔,第一固定柱顶端分别穿过活动槽并在活动槽上方螺接设有螺母,第一固定柱后侧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顶端分别与压板后侧开设的螺孔相互螺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壳体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以使加工对象具有正确的位置,进而令固定的加工对象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
以往传统的金属壳体在进行车床加工时,现有的夹具往往会出现定位不准确及装夹不稳定的现象,这使得容易造成在车床加工中出现残次品导致金属壳体产品报废,增加了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金属壳体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壳体夹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及第三夹持机构,第一至第三夹持机构分别包括与底座螺接的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顶端分别设有压板,压板中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压板后侧分别开设有螺孔,第一固定柱顶端分别穿过活动槽并在活动槽上方螺接设有螺母,第一固定柱后侧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顶端分别与压板后侧开设的螺孔相互螺接。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柱与底座呈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与第三夹持机构呈三角形状排列分布。
进一步的,底座上位于第一至第三夹持机构之间凸设有定位柱。
进一步的,定位柱数量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装夹稳定,金属壳体在进行车床加工时,夹具夹持不会出现移位现象,值得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壳体夹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壳体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金属壳体夹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第一夹持机构21、第二夹持机构22及第三夹持机构23,第一夹持机构21、第二夹持机构22及第三夹持机构23分别包括与底座1螺接的第一固定柱41,第一固定柱41顶端分别设有压板42,压板42中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43,压板42后侧分别开设有螺孔44,第一固定柱41顶端分别穿过活动槽43并在活动槽43上方螺接设有螺母45,第一固定柱41后侧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柱46,第二固定柱46顶端分别与压板42后侧开设的螺孔44相互螺接。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柱46与底座1呈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机构21、第二夹持机构22与第三夹持机构23呈三角形状排列分布。
进一步的,底座1上位于第一夹持机构21、第二夹持机构22及第三夹持机构23之间凸设有定位柱47。
进一步的,定位柱47数量为2个。
更进一步的,活动槽43长度分别为5至8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华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阳华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9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找正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小型精密异形件的气动平口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