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厢厢门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3213.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肖开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铝轻量化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7 | 分类号: | B62D25/07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厢体 后挡板 前挡板 车厢厢门 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 端部延伸 侧边沿 侧厢门 车辆零部件 车厢尾部 能源损耗 排水效果 使用寿命 物理引流 行驶过程 影响箱体 后厢门 固设 字型 开口 雨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厢厢门排水结构,包括均固设于厢体顶面上的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形状均为“V”字型;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开口均朝向车厢尾部;所述前挡板的两个端部位于侧厢门与厢体头部之间的厢体顶面上,所述前挡板的两个端部延伸到厢体顶面的侧边沿;所述后挡板的两个端部位于侧厢门与后厢门之间的厢体顶面上,所述后挡板的两个端部延伸到厢体顶面的侧边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厢门排水结构,结构简单,不会影响箱体的自重,从而避免行驶过程中的能源损耗,且排水效果好,通过物理引流的方式排除雨水,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厢厢门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厢是设于汽车后侧用于盛装货物的厢体,汽车车厢包括底板、框架和五块箱板,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容纳货物的长方体状密闭空腔,其中底板位于框架的底端,五块箱板分别位于框架的四个侧面和顶端。位于上方的箱板对于整个车厢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避免车厢内部的货物因为日晒或雨淋而损坏,然而,车厢厢体与厢门间会形成缝隙,通常在厢门的边框上会安装有防水密封的橡胶圈,但在雨天较多的情况下,难免会有雨水通过接缝隙渗透进入至车厢内部,虽然速度相对直接雨淋较为缓慢,但时间长久后还是会将其中的货物完全浸湿,导致货物损坏,且在防水橡胶圈老化未及时更换时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水效果显著的车厢厢门排水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厢厢门排水结构,包括均固设于厢体顶面上的前挡板和后挡板;
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形状均为“V”字型;
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开口均朝向车厢尾部;
所述前挡板的两个端部位于侧厢门与厢体头部之间的厢体顶面上,所述前挡板的两个端部延伸到厢体顶面的侧边沿;
所述后挡板的两个端部位于侧厢门与后厢门之间的厢体顶面上,所述后挡板的两个端部延伸到厢体顶面的侧边沿。
其中,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均包括两个前段和两个后段,所述两个前段的一端成角度连接,所述两个前段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后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前段所成角度大于两个后段所成角度。
其中,所述前段和后段横截面均为“L”型。
其中,所述前段和后段的短边通过铆接或胶接的方式固设于箱体顶面上。
其中,所述前挡板与车厢顶面间设有橡胶垫,所示后挡板与车厢顶面间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厢门排水结构,结构简单,不会影响箱体的自重,从而避免行驶过程中的能源损耗,且排水效果好,通过物理引流的方式排除雨水,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厢厢门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厢厢门排水结构的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前挡板;11、前段;12、后段;
2、后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于车辆顶面上设置“V”字型挡板,将滴落箱体顶面的雨水向厢体两边分流,在雨水流到侧厢门上方之前就将其引流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铝轻量化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铝轻量化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3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顶蒙皮结构
- 下一篇:一种前罩锁销加强件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