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运行轨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9778.3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5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卢秋红;张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合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B25J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主体 巡检机器人 光电挡片 运行轨道 本实用新型 滑触线 同步带 轨道 工字铝型材 轨道功能 轨道斜面 上下两侧 斜面垫块 螺钉 竖支撑 固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运行轨道,主要解决目前轨道功能单一、造价高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用多功能运行轨道,包括轨道主体,轨道主体为工字铝型材;轨道斜面为斜面垫块,通过螺钉从下往上固紧在轨道主体两侧;其特征是:在轨道主体的竖支撑梁上,一侧装有两位滑触线,另一侧装有同步带,在滑触线下方装有光电挡片a,在同步带上下两侧也装有光电挡片b和光电挡片c。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巡检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运行轨道。
背景技术
为确保轨道式的巡检机器人稳定高效运行,轨道的结构设计也尤为重要。现有的普通工业滑触轨道,设备移动是依靠滚轮在轨道平面上滚动,设备定位是依靠人工操作或者开关量传感器反馈信息,无法通过轨道传递信息,只能够由人工操控。另一类工业轨道,设备移动和定位同样是依靠滚轮在轨道平面上滚动、人为操控,供电由设备后拖曳的小车拖曳电缆实现,虽然可以进行信息的回传与反馈,但是设备运动与轨道铺设距离受到缆线制约,轨道铺设距离越长,所需的电缆线也就越长,其重量也就越重,对轨道设备的源动力也就要求越高,均不适合直接用于轨道机器人的运行。据此,我们综合考虑了轨道巡检机器人的供电、运动支持、定向定位、安装固定,及数据联通等相关技术难点,最终形成全新的机器人运行轨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运行轨道,主要解决目前轨道功能单一、造价高昂的技术问题,能够解决轨道机器人的多个功能需求,即满足有线通讯,铺设长度不受限,±5mm精准定位,为机器人供电,可检测机柜容量众多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运行轨道,包括轨道主体,轨道主体为工字铝型材;轨道斜面为斜面垫块,通过螺钉从下往上固紧在轨道主体两侧;其特征是:在轨道主体的竖支撑梁上,一侧装有两位滑触线,另一侧装有同步带,在滑触线下方装有光电挡片a,在同步带上下两侧也装有光电挡片b和光电挡片c。光电挡片为铝合金钣金折叠挡片,由于编码需要,每组光电挡片通过控制光电挡片折叠度,实现给每组光电挡片编码定义,光电挡片通过金属黏贴胶水固定在预设工位。光电挡片a具有5-7个挡片,光电挡片b为单挡片,光电挡片c为双挡片。
本实用新型的效益是:本机器人轨道结合了前两款工业轨道的优点,并在轨道定点定位、运行控制精度、供电及信息传递上,进行技术相融合,最终形成一款集定位准、无额外拖车、可进行长距离有线数据通讯的多功能机器人轨道。该轨道具有移动无打滑、定位精确、拐弯半径极小(半径0.3m)、可直接供电、可通信、支持检测的机柜总数多、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作为较小空间中工作的轨道式机器人的运行轨道使用;也可满足工业场所的多工位长轨道需求,定位容量大,有升级潜力,可以适应于大型场地巡检。同时该轨道还具有平稳性好,加工制造容易,周期短,成本极低的优点。与现今市场上动辄上千元一米的轨道相比,成本低得多,功能更丰富,可扩展性好,因此更易进行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b。
图中:1-轨道主体,2-轨道斜面,3-同步带,4-滑触线,5-光电挡片a,6-光电挡片b,7-光电挡片c。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运行轨道,包括轨道主体1,轨道主体1为工字铝型材;轨道斜面2为斜面垫块,通过螺钉从下往上固紧在轨道主体两侧;在轨道主体1的竖支撑梁上,一侧装有两位滑触线4,另一侧装有同步带3,在滑触线下方装有光电挡片a5,在同步带上下两侧也装有光电挡片b6和光电挡片c7。光电挡片a5具有5个挡片,光电挡片b6为单挡片,光电挡片c7为双挡片,光电挡片为铝合金钣金折叠挡片,由于编码需要,每组挡片通过控制钣金挡片的折叠度,实现给每组光电挡片编码定义,光电挡片通过金属黏贴胶水固定在预设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合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合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9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式的小型机器人防水动力舱体
- 下一篇:关节负载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