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4358.6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1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勇为 |
主分类号: | B60B35/16 | 分类号: | B60B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0657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承载杆 整体后桥 加强筋 桥壳 通孔 本实用新型 机动车 变速机构 一端设置 盖体 凸起 一次拉伸成型 对称设置 径向中心 壳体两端 生产效率 一体成型 整体部件 正反两面 中心法兰 法兰盘 中心处 中轴线 焊接 平行 车轮 容纳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两端的承载杆,承载杆与壳体一体成型,壳体的内部与承载杆的内部相连通;壳体的中心处正反两面对称设置有容纳内部驱动及变速机构的凸起,凸起的径向中心处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变速机构的中心法兰,通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盖体,且盖体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方向与壳体的中轴线相平行;承载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两侧车轮及固定毂的法兰盘。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采用一次拉伸成型,无需焊接,增加了部件的强度,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加加强筋,提高了整体部件的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桥桥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
背景技术
后桥是机动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连接后轮、支撑车身和驱动全车的作用。而后桥桥壳则是后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装有半轴、差速器、驱动齿轮等;外部承载车身,将载荷传递给车轮,而且还承受由驱动轮传递过来的牵引力、制动力、侧向力、垂向力的反力及反力矩,并经悬架传给车回或车身。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条件的千变万化,桥壳受到车轮与地面间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影响,可能引起桥壳变形或折断。因此,后桥桥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动态特性。
传统机动车后桥壳在制作时先做出各个零部件,然后将这些零部件拼焊在一起,这种结构容易出现焊接处渗漏、热变形、焊接强度不够等问题,另外我公司之前所做的三轮车后桥桥壳强度有所欠缺。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采用一次拉伸成型,无需焊接,增加了部件的强度,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加加强筋,提高了整体部件的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承载杆,所述承载杆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承载杆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壳体的中心处正反两面对称设置有容纳内部驱动及变速机构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径向中心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变速机构的中心法兰,所述通孔的另一端设置有盖体,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壳体的中轴线相平行;
所述承载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两侧车轮及固定毂的法兰盘。
优选的,所述承载杆靠近所述壳体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承载杆远离所述壳体一端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为锥型结构,且与所述壳体及所述盖体均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凸起设置为圆盘形结构,且直径大于所述壳体两端部的直径,所述凸起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采用一次拉伸成型,无需焊接,增加了部件的强度,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加加强筋,提高了整体部件的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整体后桥桥壳装置实施例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勇为,未经孙勇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4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商用车免维护加强双桥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中空免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