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醇发动机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4328.7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8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献春;苏茂辉;张甲乐;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3/32 | 分类号: | H01T13/32;H01T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薛峰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中心电极 点火 甲醇发动机 金属杆 本实用新型 壳体 通孔 电火花 发动机技术领域 陶瓷保护层 壳体连接 冷热冲击 有效减少 中心线处 侧电极 接线杆 陶瓷体 位置处 预燃室 外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醇发动机火花塞,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甲醇发动机火花塞,其依次包括接线杆、金属杆及位于金属杆的一端处的中心电极,在金属杆外周处设置有壳体,在靠近中心电极的位置处设置有点火壳,点火壳与壳体连接以将中心电极包裹于壳体及点火壳的内部,点火壳在位于中心电极的中心线处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周缘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经过间隙的气体能产生电火花。火花塞的点火壳与陶瓷保护层之间形成类似预燃室式火花塞的结构,有效减少冷热冲击导致陶瓷体脱落,且整个火花塞的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方便,有效的降低成本和产品的体积。该火花塞没有侧电极,大大的提高了火花塞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甲醇发动机火花塞。
背景技术
根据甲醇燃料汽化潜热比较大的特点,甲醇在发动机缸内燃烧的过程中,火花塞附近的工作环境冷热交替温差比较大,导致火花塞陶瓷体很容易疲劳损伤甚至失效,这种失效模式在排量越大的商用车发动机上更加明显。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火花塞主要有常规火花塞和预燃室式火花塞两种。预燃室式火花塞应用于工业用或是船用大排量低转速天然气发动机上,技术特点,火花塞有一个小的燃烧室,可燃烧混合器先在预燃室内点燃,然后火焰从预燃室内喷出点燃气缸内混合器,该种火花塞加工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不适合我们商用车开发的甲醇发动机产品。常规火花塞由于甲醇在发动机缸内燃烧速度快,甲醇雾化时吸热大,火花塞周围的冷热冲击比较大,陶瓷体很容易疲劳失效,导致陶瓷体脱落,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可以造成发动机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甲醇发动机火花塞。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醇发动机火花塞,包括:接线杆、金属杆及位于所述金属杆的一端处的中心电极,在所述金属杆外周处设置有壳体,还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中心电极的位置的点火壳,所述点火壳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将所述中心电极包裹于壳体及所述点火壳的内部,所述点火壳在位于所述中心电极的中心线处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周缘与所述中心电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经过所述间隙的气体能产生电火花。
可选地,所述中心电极外还设置一层陶瓷保护层,所述陶瓷保护层由所述中心电极位置处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处,且所述陶瓷保护层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所述陶瓷保护层与所述点火壳之间形成预燃室。
可选地,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0.8mm。
可选地,所述点火壳呈“碗”状,其敞口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点火壳的底部中心位置。
可选地,所述点火壳上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点火壳与所述壳体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火花塞的点火壳与陶瓷保护层之间形成类似预燃室式火花塞的结构,有效减少冷热冲击导致陶瓷体脱落,且整个火花塞的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方便,有效的降低成本和产品的体积。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类似燃烧室的结构,但是火花塞没有侧电极,可以有效的避免陶瓷保护壳的冷热冲击,大大的提高了火花塞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甲醇发动机火花塞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甲醇发动机火花塞的示意性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43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合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变电站用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