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车尾门气弹簧及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5712.0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0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才;陈钲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支架 球头座 球销 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 连接螺栓 安装孔 车体 微型车尾门 安全隐患 安装结构 车体连接 防松机构 连接安装 连接尾 支架 松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车尾门气弹簧及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所述第一球头座上连接有第一球销,所述第二球头座上连接有第二球销,所述第一球销连接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与车体相连的连接螺栓,所述第二球销连接尾门;所述连接螺栓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防松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发生松动,提高了安装支架与车体连接时的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车尾门气弹簧及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两厢汽车上,尾门与车体之间通常安装有气弹簧。气弹簧的作用是在汽车尾门打开时,对尾门起支撑作用,同时在打开尾门的过程中,气弹簧能够提供对尾门施加弹力,起到辅助打开的作用。目前,气弹簧的一端与车体之间通常通过安装支架连接,安装支架则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在尾门的打开和关闭过程中,气弹簧会在安装支架上施加变化的力载荷,同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和尾门关闭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这样导致安装支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松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汽车上气弹簧与车体之间通过安装支架相连,安装支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松动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型车尾门气弹簧及安装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松动的问题,降低安全隐患产生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型车尾门气弹簧及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所述第一球头座上连接有第一球销,所述第二球头座上连接有第二球销,所述第一球销连接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与车体相连的连接螺栓,所述第二球销连接尾门;所述连接螺栓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防松机构。
所述气弹簧的一端通过安装支架与车体连接,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保证了连接气弹簧与车体连接的牢固性。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销直接与汽车尾门连接,取消了安装支架,减小了对尾门的占用空间,便于提高尾门与车体之间的紧凑性,尤其适用于类似微型车等车体空间较小的车型。所述连接螺栓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防松机构,所述防松机构能够避免连接螺栓发生松动,进而避免了安装支架与车体之间发生松动的可能性,提高了安装支架与车体连接的可靠性,降低了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的一端相连形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球销和安装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或者第二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球销一端设置有与第一球头座配合的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销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安装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球销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球头座配合的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销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与尾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螺栓头上靠近安装支架的一侧;所述防松机构包括设置在凸缘上的螺钉孔和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与螺钉孔相对应的止转槽,所述螺钉孔中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卡入止转槽中。在将安装支架固定到车体上时,先在安装支架的安装孔中装入连接螺栓,然后将连接螺栓连接到车体上相对应的螺栓孔中,最后在螺钉孔中装入螺钉,螺钉的前端卡入止转槽中。由于螺钉的前端位于止转槽中,连接螺栓在安装完成后,便无法转动,因此保证了连接螺栓在长时间使用后不发生松动,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止转槽的为腰型槽。通过将止转槽设置成腰型槽的结构,降低了螺钉与止转螺钉与止转槽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5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围整体式平移机构
- 下一篇:一种翼子板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