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洪隧洞与城市交通隧道结合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8969.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3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明;陈益民;杨飞;倪绍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03F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洪 隧洞 城市交通 隧道 结合 布置 结构 | ||
1.一种分洪隧洞与城市交通隧道结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分洪起点到终点设置分洪隧洞(1),分洪隧洞(1)内置一层或两层钢筋混凝土横隔板(2),在分洪隧洞(1)内形成多层空间,其底层(3)作为常备行洪通道,用于高频率小流量洪水的行洪以及大流量洪水的行洪,底层之上的上层空间布置照明、通风设施并且与城市机动车交通道路连接而兼做城市交通隧道(41、42),上层空间也作为大流量洪水来临时的行洪通道;所述分洪隧洞(1)的至少部分施工支洞(5)的位置与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的规划匹配并且被构筑为行车隧道,分洪隧洞(1)的上层空间通过所述至少部分施工支洞(5)与城市道路相接并组成路网,分洪隧洞(1)作为城市交通隧道的上层的通风设施通过施工支洞形成与外界相通的通风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洪隧洞与城市交通隧道结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层之上的上层空间为一层或两层,每层的高度满足隧道机动车行车高度需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洪隧洞与城市交通隧道结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层之上的上层空间为两层时,每层均为单向机动车行车道并且两层行车方向相反,两层分别与相应方向的城市机动车交通道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洪隧洞与城市交通隧道结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空间的宽度满足机动车行车宽度要求,洞身坡度可调节,并与所述至少部分施工支洞(5)配合,与相应方向的城市机动车交通道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89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