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叉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4730.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3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陆洋;杨建辉;方牧;鲁豫杰;郑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航机器人(佛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52825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叉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叉车,包括:车体;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车体运动;货叉,连接于所述车体,用于承托货物;支架,安装于所述车体;视觉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架;以及控制器,与所述视觉识别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识别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调整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所述控制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以使得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所述控制器之间形成观察窗。上述的无人叉车,能够适应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且控制器能够对于支架转动以使得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所述控制器之间形成观察窗,不会遮挡操作员的观察视线,操作安全性较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叉车。
背景技术
现有无人叉车控制器大多固定于无人叉车支架,在无人叉车采取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时,控制器会遮挡操作员的观察视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控制器多种操作模式切换时操作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叉车。
一种无人叉车,包括:
车体;
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车体运动;
货叉,连接于所述车体,用于承托货物;
支架,安装于所述车体;
视觉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架;以及
控制箱,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设有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能够切换所述控制器选择性地进入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当所述控制器处于手动模式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操控件的操控指令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调整所述车体的运动状态,当所述控制器处于自动模式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视觉识别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识别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调整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
其中,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
上述的无人叉车,能够适应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且壳体能够对于支架转动以使得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间隙可以调整,不会遮挡操作员的观察视线,操作安全性较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壳体紧挨于所述支架顶部以遮挡所述支架顶部与所述车体之间的间隙,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支架顶部并与所述支架顶部之间形成观察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阻尼件,所述弹性阻尼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弹性阻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阻尼件包括活塞杆及缸体,所述活塞杆插设于所述缸体,所述缸体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缸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壳体,当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时,所述控制器能够驱使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缸体伸缩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及第三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及所述第三支板分别设于所述车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所述第三支板连接且横跨于所述车体上方,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弹性阻尼件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板及所述第三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互相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主板及副板,所述主板与所述副板大致垂直连接,所述主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以形成一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壳体的夹角处位于所述主板及所述副板相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航机器人(佛山)有限公司,未经视航机器人(佛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4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