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2823.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李宏伟;韩锋;陈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设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8;H02G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地下 综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包括综合管廊单体和连接组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综合管廊单体的支护结构,所述综合管廊单体设置在廊基上;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在选定综合管廊安装位置打入支护套筒,在打入支护套筒后挖掘地下通道;步骤200、在地下通道挖掘完成后逐次拔出支护套筒,拔出支护套筒后浇筑形成支护套柱,以支护套柱为基础建立支护结构;步骤300、在形成的支护结构上铺设廊管下段,以廊管下段作为通道铺设廊管中段,并以退步法安装廊管上段;步骤400、对装配后的综合廊管进行二次密封性处理;本发明通过构建支护结构的同时建立廊基等附属结构,削减了管廊的功能,降低了管廊的自重和施工建设的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施工的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管廊又称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常规的预制式装配地下管廊结构是在进行组装,其组装方式在地下挖一个深坑后再将组装后的管廊放入到深坑内再回填,这种工艺是施工周期长,动用设备以及人力多,对周围的建筑影响较大。
现有技术下的装配式地下管廊为管状结构,在施工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开挖地面、预制廊基,再通过工业机械设备进行吊装。在现有这种施工方式中,基本上是通过明挖方式进行施工的,但是在当前实际需求中,综合管廊为了避免受到影响以及对其他市政结构产生阻碍作用,一般埋深处于地下30-40米,对于这种深度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工程量巨大,而且不易施工,对周围建筑扰动太多,而且还会破坏土层的结构,使得管廊称重急剧增加,容易破坏管廊,而这种情况下只能提高管廊的质量,这又无疑会增加建设成本。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通过暗挖法进行施工,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也存在缺陷,即地下环境复杂,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不便于进行施工和安装,另外,由于管廊自重巨大,为了完成相应的安装,需要单独在地下空间内建设廊基和安装通道,多次施工使得工期翻倍、造价急剧升高,制约管廊的发展和应用,而且现有的暗挖法没有对通道的支护,同样存在对管廊直接施加地层重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廊结构和施工方式在结构技术要求和造价上相互矛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在选定综合管廊安装位置的两侧从地面上按照延伸方向打入支护套筒,在打入支护套筒后挖掘地下通道;
步骤200、在地下通道挖掘完成后以间隔法分区间、分阶段逐次拔出支护套筒,每拔出一根支护套筒立刻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护套柱,以每组支护套柱为基础建立支护结构;
步骤300、在形成的支护结构上铺设廊管下段,并以廊管下段作为通道铺设位于两侧的廊管中段,并以退步法安装廊管上段;
步骤400、对装配后的综合廊管进行二次密封性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200中,所述支护套柱的浇筑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201、在地下通道内对每个裸露出来的支护套筒包裹浇筑模板,再以间隔法分区间、分阶段逐次拔出支护套筒;
步骤202、在拔出每根支护套筒后先进行堵漏和植筋,再由地面进行浇筑,当浇筑至浇筑模板时在地下通道内进行振动夯实以形成支护肋;
步骤203、对应每个支护肋在地下通道的侧壁上以锚筋和注浆的形式形成固定支护肋的锚定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设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设集团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2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