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功率分布特性的结构装配质量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7631.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2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龙;许锐;潘国雄;夏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董婕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功率 分布 特性 结构 装配 质量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率分布特性的结构装配质量的评价方法,涉及结构装配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激励装置对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目标区域内的多个目标点施加激励;计算每个目标点在分析频带内的各频点处的单点振动功率,并联合各单点振动功率进行求解得到单点频带总振动功率;将各单点频带总振动功率进行叠加后求平均数,得到目标区域的区域平均振动功率;将区域平均振动功率与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的标准区域平均振动功率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评判该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的施工质量。本发明提高了施工质量问题的识别率,可有效评价结构装配的质量,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测试人员差异性而导致输入源特性改变进而产生分析结果差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装配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功率分布特性的结构装配质量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结构装配的施工质量问题的检测多依赖于耳听、目视等方法,或借助仪器设备在部分典型位置或重点关注位置布点进行振动噪声检测,由于布点的位置及测试结果受人为影响较大,使得数据的离散度较大,进而出现无法判断造成该结构装配振动噪声的原因;而在进行振动控制效果评估时,多根据典型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幅频特性来进行评判,但该评判方法仅可识别出具有较大施工质量问题的情况,并且在相同位置处,不同结构的自身阻抗特性的不同也会显著影响局部加速度响应的测量结果,从而对施工质量产生误判。
此外,船舶类结构的振动多以能量的形式向其它结构及舷外进行传递和辐射,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价船舶类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不仅需要考虑振动速度的影响,还要充分考虑振动力的传递特性,但是传统的方法仅考虑了振动速度的问题,忽略了振动力的传递,使得评判结果产生偏差,数据可信度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功率分布特性的结构装配质量的评价方法,提高施工质量问题的识别率,可有效评价结构装配的质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功率分布特性的结构装配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激励装置对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目标区域内的多个目标点施加激励;
计算每个所述目标点在分析频带内的各频点处的单点振动功率,并联合各所述单点振动功率进行求解得到单点频带总振动功率;
将各所述单点频带总振动功率进行叠加后求平均数,得到目标区域在分析频带内的区域平均振动功率;
将所述区域平均振动功率与所述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的标准区域平均振动功率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评判该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的施工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计算每个所述目标点在分析频带内的各频点处的单点振动功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目标点在某一频点处的原点加速度导纳,测量该目标点处的振动加速度和加速度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并计算得到所述单点振动功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析频带的范围由其各频点上所述原点加速度导纳的测试数据的相干性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根据对比结果评判该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的施工质量,具体评判方法为:若所述区域平均振动功率和所述标准区域平均振动功率之间的差异性大于1dB,则认为该被测结构装配对象存在施工质量问题,需对其进行复验;否则,认为该被测结构装配对象无施工质量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被测结构装配对象源特性的声学一致性进行判断,所述源特性的声学一致性判断的具体步骤为:选取所述被测结构装配对象上的监测点,并获取该监测点的振动加速度频谱图;将所述振动加速度频谱图与同型号的其他被测结构装配对象在相同监测点处的振动加速度频谱图进行对比,若两所述振动加速度频谱图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频带总级偏差小于1dB且在分析频带内的轴频、叶频、谐频的峰值出现的频点均相同或相近且幅值相近,则说明该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的源特性具有声学一致性;否则,说明该被测结构装配对象的源特性不具有声学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7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