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浮酸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5682.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9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李俊莉;程雯;李霁阳;李移乐;任海晶;王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9K8/74 | 分类号: | C09K8/74;C09K8/7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酸稠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悬浮酸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不同标号的白油、有机膨润土、100目膨润土、140目高岭土、160目硅藻土、200目粉煤灰、95%乙醇和增稠剂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而成。该悬浮酸稠化剂基于颗粒极配理论和密堆积原理,通过不同目数微粒(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粉煤灰、增稠剂)的极配,实现大颗粒构成网络骨架,小颗粒填充空隙,利用颗粒间相互作用,实现浆体稳定性。不同标号白油以及有机膨润土和乙醇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浆体粘度,增强了浆体的稳定性。该悬浮酸稠化剂表观粘度低,增稠剂含量高,浆体稳定,在酸液中能快速分散,不易结团,且酸液粘度高,能满足酸化的要求,适合在胶凝酸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书与化工制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井酸化液,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酸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对油气藏资源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各种增产措施相应出现,酸化便是其中一种。常规酸化措施初期效果明显,但有效期短、波及面积小且容易造成近井地带的坍塌。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系列的酸液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胶凝酸就是其中一种。胶凝酸是以一种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稠化剂,以15~30%HCL加缓蚀剂和其它添加剂作为主剂的缓速酸。它与灰岩的反应速度比常规相同浓度盐酸的反应速度低3~7倍,而且有一定的粘度,在压开地层后,在地层中能均匀推进,既降低滤失,又均匀溶蚀地层,起到保护近井地带油层的作用。稠化剂一般选用聚丙烯酰胺及其改性的聚合物固体颗粒,直接溶解在酸液中。
这种方法配制的稠化酸分散性差,易结团,粘度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加入到油相中,使其悬浮在油相中。
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在水相中的一般最高能溶解0.5%~1.0%,浓度低,粘度高,而其在油相中的粘度低,含量却能高达30%及以上,加入到酸体系后能迅速分散,不结团,由于含量高能保证在酸液里的粘度。但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密度一般在2.0g/cm3以上,而油相的密度一般低于1.0g/cm3以下,如此大的密度差对悬浮液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酸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成分为增稠剂,是聚丙烯酰胺及其改性产品,为悬浮酸稠化剂的主体,在油相中无粘度,却具有提高酸液粘度的能力;油相由不同标号的白油复配而成,不同标号的白油有不同的粘度,可以通过比例调节和控制油相基液粘度;不同目数的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粉煤灰相互极配,紧密堆积,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组成空间网络结构,大大提高浆体稳定性;有机膨润土能溶解于油相,且能增加油相的基液粘度,有利用浆体稳定;乙醇能与有机膨润土作用,提高基液粘度,改善浆体流变性能。此外油相中的微细颗粒还具有一定的乳化分散作用,各种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大大增强了浆液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浮酸稠化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成:
3号白油:10~20 wt%,
26号白油:5~15 wt%,
100号白油:5~10 wt%,
200号白油: 5~10 wt%,
有机膨润土:2~8 wt%,
100目膨润土:2~8 wt%,
140目高岭土:6~10 wt%,
160目硅藻土:5~15 wt%,
200目粉煤灰:8~12 wt%,
95%乙醇:1~4 wt%,
增稠剂:15~25 wt%。
进一步,一种悬浮酸稠化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5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