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转印打码机及其碳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1655.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0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9/393 | 分类号: | B41J29/393;B41J33/14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陈槐萱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转印打码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印打码机及其碳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打印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碳带的张力中间值;获取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碳带的实时张力值;根据张力中间值与实时张力值,计算调整因子;获取与回收轴对应的第一步进长度以及与供应轴对应的第二步进长度;根据回收轴以及供应轴所对应的步进长度以及调整因子,调整回收轴和/或供应轴的所对应的步进长度,以使得在回收轴处的线速度大致相当于在供应轴处的线速度。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碳带的张力值,根据张力变化迅速的调节步进电机的运动,以使碳带张力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碳带的校正方法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以及不确定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打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转印打码机及其碳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热转印打码机中,已知的打印驱动带装置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只使用一个电机驱动回收卷轴,而供给卷轴使用某种形式的离合器,当回收卷轴的电机驱动带运动时,供应轴的离合器作为带的张力调节装置,提供一定的阻力以使带保持一定的张力,以保证打码机能正常打印;另一种装置则是回收轴和供应轴都使用电机驱动,有的使用DC电机,有的使用步进电机驱动。这种装置又分为“拖拉”驱动方式和“推拉”驱动方式,均在专利(专利号:200880015418)中有详细描述。使用“拖拉”方式驱动时,带只能沿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无法实现碳带的节约使用,碳带节约要求碳带需要将碳带从静止到加速到与衬底相同速度的碳带部分能够通过供应轴在回收回去。而“推拉”驱动方式则能实现这种节约方式,但是由于碳带本身有一定的延展性,且打印过程,碳带回收轴半径会变大,供应轴半径会逐渐变小,要实现两个电机的同步控制则会变得很困难。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推拉”驱动方式的缺陷,现有的公知的方法是通过监控碳带的张紧力,把张紧力作为输入,然后通过PID算法进行数学处理,产生一个在下一次带进给期间需要增加到卷轴之间的带路径或者从卷轴之间的带路径中移除的“修正”带量,通过带的增加或者移除将带张力保持在可接受的极限内。但是,这种修正方法有个缺陷就是,需要非常精切的获取到卷轴的直径,且在当前带运动中不会出现较大的张紧力变化。如果放在单纯的带运动中,带的张紧力变化理论上只和卷轴的半径,卷轴椭圆率及带的刚性有关,但是在高速热转印打码机中,打印头的探出和收回会极大的影响带的张紧力,当打印头探出压在带上,会增加带的张紧力,当打印头收回的时候又会极大的减小带的张紧力,使用上述的方法就会在下一次的带进给修正一个变化很大的带“修正”量。此外,该公知方法中还有根据带的增益因子对带做额外的修正,并且给出额外修正的值,这种额外修正的值如何获得及是否在不同结构、不同带上是否也能用该修正未做说明,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带或者结构的差异上。且该公知方法是通过上一次的打印过程去修正下一次的打印过程的带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法实时的反馈当前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的调整,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转印打码机及其碳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碳带的校正方法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以及不确定性等问题。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打码机的碳带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碳带的张力中间值;
获取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碳带的实时张力值;
根据所述张力中间值与所述实时张力值,计算调整因子;
获取与回收轴对应的第一步进长度以及与供应轴对应的第二步进长度;其中,所述回收轴由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所述供应轴由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步进长度为第一步进电机执行一个步进动作时在所述回收轴上的碳带行进的长度,所述第二步进长度为第二步进电机执行一个步进动作时在所述供应轴上的碳带行进的长度;
根据所述回收轴以及所述供应轴所对应的步进长度以及所述调整因子,调整所述回收轴和/或所述供应轴的所对应的步进长度,以使得在所述回收轴处的线速度大致相当于在所述供应轴处的线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1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