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田酸性土壤改良及小麦增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5527.X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笑梅;闫军营;刘灿华;袁天佑;马冽扬;张德奇;杨程;程道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C21/00;A01B79/02;A01B79/00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樊羿;张晓辉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田 酸性 土壤改良 小麦 增产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麦田酸性土壤改良及小麦增产栽培方法,旨在解决土壤酸化引起粮食产量及安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相辅相成的进行,如调理剂+配制合理氮肥、磷肥、钾肥(机肥和化肥)+深耕深翻联合施加及肥料种类的合理选择,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地力水平得到提升,其在提供适用于河南地区的麦田酸性土壤改良及小麦增产栽培方法,以期在改良麦田酸化土壤的同时,实现该区小麦稳产、增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麦田酸性土壤改良及小麦增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不断降低、土壤交换性酸不断增加的过程,它是伴随土壤发生和发育的一个自然过程,主要由碳酸和有机酸离解产生氢离子(H+)驱动。研究发现,土壤酸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更为复杂频繁的人类活动因素,而不同地区土壤酸化的成因、机制也不尽相同,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应对之道。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结果则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肥料效率降低、有毒物质对作物的毒害加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①土壤肥力减弱:因为土壤中的N、P、K、Ca、Mg、S、Si、B、Mo等大量和微量元素在土壤pH6.0~7.0时有效性最高,在强酸性时,其有效性锐减;②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较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环境,在强酸性土壤中,硝化细菌、固氮菌、硅酸盐菌、磷细菌等的活性受抑制,进而抑制N、P、K、S、Si等的转化;酸化会使土壤中金属元素活性增强,进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影响;另一方面,酸性物质沉降会降低土壤中酶活性;③土壤中铝离子含量增加:因为铝离子在强酸性条件下活性增加,而过多的铝离子会对植物造成毒害;④土壤缓冲能力下降:强酸性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正离子,以H+、Al3+为主,盐基离子淋失,粘土矿物被蚀变,团粒结构解体,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缓冲能力下降。
土壤酸化在我国北方已开始成为农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因土壤酸化等原因所导致的中低产田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改良增产潜力巨大。农田土壤酸化已成为该省当前集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冬小麦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尤其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冬小麦生产周期长,从播种到收获近8个月。而当前农田土壤酸化的趋势已经显著影响到了小麦产量,有些地块甚至绝收,尤其在豫中、南地区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河南地区的麦田酸性土壤改良及小麦高产栽培方法,以期在改良麦田酸化土壤的同时,高产、稳产、优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发明人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及工作实践中发现,引起河南省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施肥影响:土壤酸化除了酸性物质沉降外还主要来自于肥料的过量、不合理施用,而在氮或磷钾养分相对不足的生态系统中施入相应养分可有效减缓土壤酸化,而在氮或磷钾养分相对盈余的生态系统中施入相应养分则可明显加速土壤酸化,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氮素盈余加剧土壤酸化最为明显),而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氮肥引起的土壤酸化作用比酸性物质沉降大25倍;
二是影响耕作:目前该区复种指数高,为节省农时,多数农田常年采取旋耕的方式,耕层浅,致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壤中嗜酸有益菌活性降低,导致H+长期在土壤中累积,造成土壤酸化;
此外,误将硫酸亚铁(黑矾)、氯化铵和硫酸铵系高致酸微量元素肥料作为治理农作物黄化以及土壤消毒杀菌的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施用,加剧了土壤的酸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麦田酸性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未经河南省土壤肥料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