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对焦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6820.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3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凡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G06N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焦 方法 装置 移动 终端 存储 介质 | ||
该发明涉及移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脸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图像;判断图像是否满足预测规则;若图像满足所述预测规则,则进入人脸对焦操作;根据人脸肤色特征进行识别,预测对焦点位置进行人脸对焦操作。本发明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手机拍照时人脸对焦的精确性,同时简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脸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用户日常使用移动终端也越来越频繁,使得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用户必不可少的移动设备之一。尤其是移动终端硬件上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使用移动终端拍照。
在使用移动终端拍照过程中,对人脸部的拍照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现阶段拍照过程中由于人脸检测会受到客观环境、拍照对象自身肤色、拍摄设备的分辨率、拍摄行为等因素影响,导致用户在拍照过程中容易出现面部对焦失败,细节缺失,人像效果差等情况,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技术在拍照过程中对人脸对焦的精准性,简化操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的人脸预测模型,通过准确预测对焦点来精准对焦,能够解决传统人脸对焦技术检测不精确、工作效率低以及检测失效的问题,尤其针对于深肤色用户。同时提高拍照人脸对焦时的精准性,简化操作,更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人脸对焦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
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预测规则;
若所述图像满足所述预测规则,则进入人脸对焦操作;
根据人脸肤色特征进行识别,预测对焦点位置进行人脸对焦操作。
可选的,在获取图像之前,还包括:形成人脸对焦模式开关,响应对人脸对焦模式开关的启动操作,进入人脸对焦模式。
可选的,在获取图像之前,还包括:根据预先录入的人脸图像数据库,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人脸图像特征点的模型训练,来建立人脸预测模型。
可选的,录入图像中的人脸图像到人脸图像数据库。
可选的,所述预测规则包括: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所述人脸预测模型;若所述图像满足所述人脸预测模型,则进入人脸对焦操作。
可选的,进行人脸对焦操作,还包括:根据人脸发型特征进行识别,预测对焦点位置进行人脸对焦操作。
可选的,进行人脸对焦操作,还包括:根据人脸中心位置特征进行识别,预测对焦点位置进行人脸对焦操作。
可选的,进行人脸对焦操作,还包括:根据人脸外形特征进行识别,预测对焦点位置进行人脸对焦操作。
可选的,进行对焦操作并保存对焦点到人脸预测模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脸对焦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图像;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预测规则,其中,所述预测规则包括: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满足所述人脸预测模型;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指令执行人脸对焦操作。
可选的,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图像满足所述人脸预测模型,则进入人脸对焦操作;若图像不满足人脸预测模型,则继续判断图像是否满足人脸预测模型;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人脸肤色特征进行识别,预测对焦点位置进行人脸对焦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6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