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TP生物发光的鸭致病菌药敏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9779.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叶胜强;龚萍;杨宇;王丽霞;陈星;刘武;钱运国;凌明湖;童新红;杜康裕;李中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C12R1/19;C12R1/4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吕纪涛 |
地址: | 43006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tp 生物 发光 致病菌 快速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TP生物发光的鸭致病菌药敏快速检测试剂盒,属于畜禽疾病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包括增菌培养基、包被抗菌药物的无菌透明EP管和生物发光剂;将增菌培养基加入包被抗菌药物的无菌透明EP管,所述抗菌药物的浓度为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制定的药物的敏感性折点。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能够根据荧光值大小判断鸭致病菌对药物是否敏感,所需时间不超过7h。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禽疾病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TP生物发光的鸭致病菌药敏快速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鸭细菌性疾病一直是养鸭业面临的严重问题,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随着集约化程度提高而危害逐渐加大。鸭致病性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是目前鸭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在实际生产中常以原发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出现,且往往存在两种甚至三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且这些细菌的血清型均非常多,各血清型之间一般缺乏交叉保护作用,这给疫苗防控带来了困难,使用抗菌药物仍然是预防和治疗鸭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鸭养殖中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细菌产生耐药的周期愈来愈短,耐药谱愈来愈宽,给养殖者合理选择药物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不可缺少的试验手段。目前常规药敏试验方法是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虽然这些方法原理比较简单,其试验过程及结果判断也被标准化,但是其最大缺陷在于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常规的药敏试验方法从细菌分离到获得药敏试验结果一般需要2-3天。鸭细菌性疾病一般发病急,传染快,在等待药敏试验结果的过程中,鸭可能已发生大面积发病和死亡。此外,鸭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分离细菌后再作常规药敏试验,可能会漏掉部分感染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在生产实际中,往往不需要作细菌分离鉴定,而只需要知道鸭感染的细菌对哪种药物敏感,然后选择敏感药物进行紧急治疗。然而目前很少见到直接使用病料进行药敏快速检测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无法克服病料组织对检测的干扰。
过去,人们一直在探索建立快速药敏试验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细菌NADH还原刃天青显色方法、基于检测活体细菌活性氧含量的化学发光法、基于检测活体细菌ATP含量的生物发光法、基于检测耐药基因的 PCR检测方法、基于检测耐药基因的微阵列杂交成像方法、基于检测耐药相关酶的免疫层析方法、基于检测耐药相关酶的质谱法,流式细胞光度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或者需要配备专门的仪器,或者操作繁琐、耗时长,或者检测成本过高,不能满足兽医临床对药敏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特性的需要。所以开发出一种无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直接进行药敏检测,且操作简便、快速的药敏检测试剂盒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TP生物发光的鸭致病菌药敏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能够根据荧光值大小判断鸭致病菌对药物是否敏感,所需时间不超过7h。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TP生物发光的鸭致病菌药敏快速检测试剂盒,包括增菌培养基、包被抗菌药物的无菌透明EP管和生物发光剂;
将增菌培养基加入包被抗菌药物的无菌透明EP管后,所述抗菌药物的浓度为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制定的药物的敏感性折点。
优选的,所述生物发光剂包括BacTiter-GloTM微生物细胞活性检测试剂。
优选的,所述增菌培养基包括胰蛋白胨大豆肉汤。
优选的,所述增菌培养基罐装螺纹盖玻璃瓶中,灌装量为8~12mL。
优选的,所述包被抗菌药物的无菌透明EP管中的抗菌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四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红霉素、多粘菌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二氟沙星、达氟沙星、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或复方新诺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9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