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微载体细胞吸附培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7615.9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曹哲厚;郑海刚;韦俊;吴立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原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0 | 分类号: | C12N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贺龙萍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体 细胞 吸附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微载体细胞吸附培养的方法,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二维培养不能充分真实模拟体内生长模式等问题,一种3D微载体细胞吸附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将载体浸没于PBS缓冲液中,灭菌后得到载体悬液;S02:去除步骤S01载体悬液中的PBS缓冲液并晾干载体,加入包被液,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对载体进行包被;S03:去掉包被液,将载体浸没于细胞悬液中,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细胞吸附;S04:吸附完成后,将步骤S03中的载体取出,放入无血清培养基,静态培养;所述的载体为3D微载体。本发明具有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培养创造一个更自然的生长环境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微载体细胞吸附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作为医学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也日趋增多。传统细胞培养指细胞浸入到培养液中在普通的玻璃或塑料培养瓶、培养皿及培养板的表面生长,并且只会沿着二维平面延伸,是二维培养模式。二维培养,虽然具有较好的伸展性,但不能充分真实模拟体内生长模式,最终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基因和蛋白表达等细胞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3D微载体细胞吸附培养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3D微载体细胞吸附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载体浸没于PBS缓冲液中,灭菌后得到载体悬液;
S02:去除步骤S01载体悬液中的PBS缓冲液并晾干载体,加入包被液,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对载体进行包被;
S03:去掉包被液,将载体浸没于细胞悬液中,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细胞吸附;
S04:吸附完成后,将步骤S03中的载体取出,放入无血清培养基,静态培养;
所述的载体为3D微载体。
优选地,所述细胞悬液的密度为5×105~1×106个细胞/mL,所述的细胞悬液为间充质干细胞重悬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得到,所述细胞悬液的体积与所述3D微载体的数量比为600~1500μL/每片3D微载体。
优选地,步骤S01中,灭菌时,在103.4kPa蒸汽压下,121℃灭菌20分钟。
优选地,步骤S02中,包被时间为1-3小时。
优选地,步骤S03中,细胞吸附时间为2-4小时。
优选地,所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5%,温度为37℃。
优选地,所述的载体成分为100%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优选地,步骤S03中,细胞悬液和载体均置于离心管中,当离心管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细胞吸附,离心管盖悬松;间隔一定的时间,将离心管取出,封闭并摇晃离心管,再重新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先对载体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包被,再使得细胞吸附于载体上,最后培养细胞,细胞在载体上增值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原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原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7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