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室内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7403.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1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林心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21;H04W4/33;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毫米波 室内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离线收集采样点的真实位置坐标和来自多个无线接入点AP的接收信号,获取训练数据集;
S2:对训练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训练数据集;
S3:将预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作为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的输入,真实位置坐标为DNN模型的目标输出,对DNN模型进行离线训练;
S4:在线实时采集接收信号,进行数据预处理后输入训练完成的DNN模型中,输出实时的位置坐标,完成毫米波的室内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在需要定位的室内区域部署N个AP,这些AP通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的方式进行工作,通过接收时间或频率不同区分不同AP发出的信号;
在毫米波接收机所在平面上均匀地选取采样点,得到采样点的真实位置坐标;通过采样点收集来自各个AP的接收信号,完成训练数据集的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对来自各个AP的接收信号进行拆分实部虚部处理和归一化处理,在第i个采样点上,收集在该位置上接收到的来自于不同AP的经过归一化和拆分实部虚部处理的信号(Yi,1,Yi,2,Λ,Yi,N)以及该采样点位置(mi,ni),对所有采样点都进行该采集操作,得到预处理后的训练数据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将采集到的接收信号表示为X,X=[x1,x2,...,xk]作为DNN模型的输入,则DNN模型全连接层的输出为:
hW,b(X)=WTX+b
其中,W和b分别为DNN模型的权值参数和阈值参数;所述DNN模型训练目标是最小化损失函数,即真实位置坐标和估计位置坐标之间的平均和误差MSE函数最小化,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J为训练样本,第i个训练样本的定位误差为DNN模型的输出,即DNN估计的第i个训练样本的位置坐标,(mi,ni)为期望的DNN模型的输出,即真实的第i个训练样本的位置坐标;
DNN模型的训练采用反向误差传播算法,在反向误差传播算法中,对于每一个训练样本,先随机初始化权值和阈值参数,然后将归一化后的来自多个AP的接收信号提供给输入层神经元,并一层一层将信号向前传递,直到输出层产生输出值即DNN模型估计的位置坐标;再计算输出值和真实的位置坐标之间的误差,而后将误差逆向传播到隐藏层的神经元,最终根据隐藏层神经元计算得来的误差来调整权值和阈值参数;反向误差传播算法不断地迭代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到达到训练停止的条件,完成DNN模型的训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NN模型的隐藏层由五个模块连接而成;第一、第二、第三模块均有一个全连接层和激活函数组成,而第四、第五模块仅由一个全连接层,不使用任何激活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室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在待定位点处,收集部署各个AP经过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并进行拆分实部虚部处理、归一化处理,将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输入训练完成的DNN模型中,实时输出待定位点的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74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